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教訓

記著,  要保護你的受訪者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離婚

他說,已定下全年目標,是增肥,這陣子瘦了很多,我和應,說著說著,才知道,我鬧情緒是鬧情緒,他鬧情緒,是出了大問題。

「其實我準備和我老婆離婚,現在都是自己一個人住。」他輕描淡寫的一句,我驚呆了,一個大我這樣多的男人,亦是我唯一一個經常接觸的男人,而我,還是一個傻傻的豆釘,婚姻是何事亦不懂,更遑論離婚。原來,感情已逝,只是這麼一句。

慶幸我們已吃過飯,正步行回公司,短短數句,已各有各忙。

其實我很想知道為什麼要分手,但實在問不出口,7年,車仔、老婆仔、屋仔,四仔他有三樣,一句離婚回歸原點,真的非常恐怖,難怪一直認識他以來,都是這樣寂寞,這樣的孤僻,離婚,只是三兩個月的事。

我問,為什麼你甚麼都好像不著緊?沒有喜歡只有點點不喜歡。

他有點光火了,不是吧?!一看就知我很著緊!

嗯,其實真的有點看不懂,我不敢充大炮,很多事情我就是不明白。

2010年12月12日星期日

經驗

其實我真的多謝朋友, 真心指出不足, 才叫區可可努力認清自己的問題。哈哈~~

經過一輪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後,我就要成長成長了。原來逼自己去寫, 是一件那樣好的事, 不過面對別人的批評,還是有點難受呢。

本來名校生就沒有半點了不起, 名牌是別人強加於人身上, 本來我就沒半點了不起, 只是我懂感恩, 僅此而已. 氣我是出了, 批評就要學懂承受, 思想混亂裡頭, 我還沒有看清楚. 那就要更更更努力了!

如何去做, 如何將自己變成你想變的. 我這糊塗語文, 和那幫糊塗帳, 又是誰的責任. 唉.

我混亂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混亂. 半年工作經驗, 似乎未夠我可以將自己放得更前.

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葡萄成熟時

人之所以令人感動,怕是那份不能言語的感情。人之所以傷心,怕是感情無所寄託。當然,人的情感,若能以三言兩語所能說明,怕世上沒有那麼多惆悵,所以我所說的一切是廢話。

本來一曲致傷心人,結果觸碰過去一頻一笑,一嘖一哭,本來一曲已逝,結果變成漫漫長夜。

或許就是一種遺憾美,沒有開花,才叫人惜花。

想想天的一邊,還是幻想中的那個你,你是否依樣,告訴我,你在等甚麼?

沒想過保存著的OLD WINE,其實不是有甚麼價值,或許都變酸了,我傻了數天,在想,我這幾年,在做甚麼,如果我一直在等,在等的話........

MAKES NO REGRETS,浪漫的重回玫瑰和尢加利之地,那天真的剎那,那久遺的浪漫。

我只想到歐洲一趟,然後等你來探望我,開車到法國,從南法一直走沿著海邊走,再往上去普羅旺斯,去看葡萄園, 看薰衣草。你說,你想念尢加利多一點。

GOOD ENOUGH,我說了,ENOUGH令我很傷心,因為都已過去,都回不了頭。

是吧,跟著生活走,走呀走。

偶然回憶起........ 某某

生活

當自小爸媽就說,勿追劇集,浪費時間,結果就是多年來,他們不斷捧不同的劇集。區可可在荷蘭的日子,他們最愛告訴我大新聞和劇集內容。大學的數年,prof都是看劇集寫論文,其實寓工作於娛樂,也不無甚麼,人生總要有一些娛樂時間~

工作了近半年,每天收11,竟然可以追兩線劇集,連我自己也覺出奇! 由好演員搭好劇本,難得的是,連拍攝技巧也不賴,要拍出民國的黑暗日子,其實很難令人接受。作為無根的新一代,總是有點太抽離,時間一直一直過去,上一代的生活,真的太苦。面對生活困逼無助,都咬緊牙關過去,一次不得,十次,十次不得,上數十年。反觀現在的我們,多一分鐘也嫌辛苦。

劉醒和九姑娘,和之前的四奶奶和柴九,同樣是為世所逼,為生活,愛情,還是感情,其實還要分得清楚?生存下來,沒有甚麼比這更重要,生存的意義,倒是現代人窮一生去追尋,甚至不理親人愛人,不食人間煙火,終日活在自己的世界......

報紙看到此報導,上一代的故事,離我們又有多遠。

生活,其實就是為了細味人生啊!

你究竟在找甚麼? 感恩呀!


港深失散表姊弟 20分鐘圓72年情

【明報專訊】「我只是想跟表姐見個面,聊聊天,吃個飯,給我1天時間,就能圓了心願。」家住深圳鹽田的容建鴻現年86歲,在抗戰時期與逃到香港的表姐周燕翔失散,雙方分隔72年,終在熱心人的幫助下在香港得以團聚

2010年10月25日星期一

慢步走

終於,經歷過幾星期的康復,可謂真真正正的健步如飛了。慢步走數星期,人生節奏被逼減慢,真真正正急也急不來,亦確實體會身健殘障的痛苦。

雖然有朋友好心說要帶我出去威,結果呢,我還是整天在家,足不出戶,覆診的士,出入老爸駕車。無他,基本上拿著跛人杖,上落樓梯其實很費時費力,4,5級已要休息,平日走5分鐘的路,可能就要15分鐘。

還記得一次,腳痛加上智慧太多發作,要看牙醫,與老爸同行,但修理好後,就要自己從元州商場,回教會等回家。這原本5分鐘的路,我只能蹣跚地一步步走,用了15分鐘,見著一個個年青人,飛快從我身邊經過,亦有阿嬸阿婆,斜視我被固定的左腳,將我從頭到腳打量,但見得更多的,是跟我一樣慢,自行一步步看著地下慢慢行的老人,還有衣衫襤褸的中年人,跟我一樣蹣跚的走路,跟我一樣被人打量,跟我一樣見綠燈閃不敢過馬路,情願等下一次。

但我知道,我過幾星期就會健步如飛,他們呢,一輩子就要受人白眼。

地鐵其實是個很有障礙的設計,由一個站到另外一個站,可能有電梯到大堂,但上地面,就時時無可避免,要走上走落。少則5,6級,多則如我出事的旺角e出口地鐵站的20,30級樓梯,基本上一個跛人是,無可能自行上到地面。

那天第一天復工,前一天不斷在樓下練習上下樓梯,我發覺,原來小巴與地面的距離是多麼遙遠,回公司的馬路轉燈,轉得極快。晚上簡直睡不著,當自己連走路,也要想如何控制自己的muscle,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去留意周遭的交通情況。

多謝費高和米仔的接送,其實每天上班過後,我已經累透,走路,很無力。

每天我走路,還是常常想起這一個月內,見到的無聲老人、病人、殘缺人,他們還是依舊的在街上走,那些我們看來是樓梯,他們看來是山,那些快速無倫的小巴,那些簡單的平路。

想著想著,就想哭。

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

一醉解千愁?

自從於荷蘭渡過一年,回來後更專責寫葡萄酒經,酒倒真的慢慢變成一種藝術,一種高級玩意,是為美酒佳餚,缺一不可,亦是上等人家品味的宣示。而葡萄/小麥發酵,就回歸一個簡單的科學氧化過程,由糖份轉化成酒精,處理不好就會變酸,而酸度/酒精/糖份的掌握,就成為各大釀酒莊的黃金配方。

百年的歷史酒莊,就有百年數據,我國要追上,除非是買數據,不然,仍要待數百年後,才能與法國一較高下。啤酒/米酒亦然,當然,每一國總有他自己的優勝牌子,you name it,而國人總以此為榮。


酒精這一回事,個人來說,是日常飲料,喜慶節日必備佳品。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本來就是一種情緒助長,開心的更開心(,傷心的更傷心)。科學角度來說,酒精有助血管擴張,加速血液流動,亦有助肌肉放鬆,是以喝酒的人,會臉紅耳熱,微醉時更會渾身乏力(亦容易使出無情力),心情舒暢。醫學証明,每一淺嚐葡萄酒,有助減低心臟病機會。

當然,酒精亦帶來很多的病患,關鍵是你如何看待它。

我不同意「一醉解千愁」,但「酒逢知己千杯少」,本來杯中物非正非邪,你硬要給它套上一個污名,硬說是一個男子氣慨的解愁方式,酒入愁腸愁更愁,倒也真的暴殄天物,浪費釀酒師的一番工夫。

在家喝悶酒的,是怨人,是為山人勿近。壓力太大,靠酒精才能入睡的,就是留意,避免造成依賴。前英國首相貝理雅就試過,因與當時財相白高敦難以相處,終夜以威士忌入眠,最後變成病態。(可名亦曾以冰酒入眠,在此共勉,以此為鑑!)

那些恃醉行兇的,恃醉冒犯的,更是好笑,可名買醉的日子不算多,尚且知道,酒醉三分醒,一言一行,第二天清清楚楚,所有一切發生的事,說自己不情願,完全是自欺欺人。而那他媽的醉駕人士,真是遺禍人間,amina在前,有錢子無牌醉駕在後,今日又一個醉駕學神撞死的士司機,你這群不負責任的人,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簡直有辱所有愛酒亦負責任的司機!

胡言亂語,全因想起傷患無法觸碰酒精,總有點心癢癢。

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如何習慣成自然

說了多時的一日一文的計劃,跟我那個每日三份報紙的計劃一樣,進展緩慢,想狗屎垃圾都寫一餐,以我這種人才來說,沒理由不可以,但總是左思右想,究竟是做靚招牌,還是多產好一點,唉,結果,還是who cares?!

常常發牢騷,說工作時間差,令自己與世隔絕,偏生每次有比較有趣的assignment,就會常常記掛著,呢d叫作犯賤!

這回頭一想,其實自己留在報館的原因,亦是希望多見世面,有得出去,見一下從未見過的,見一下種種才識之士,才叫作真正的暢快舒懷! 所以有野做, 總比沒野做好, 但最好不要太多, 不要太早! 

上班3個月,亦因為android電話的關係,我幾乎已對google所有服務上癮! 呢招一站式服務,果然冇得頂! 將整個星期的日程,全放在calendar之上,就好像對自己往後一星期全了於胸。其實都不錯,我就將這個服務,向外preach一下! 哈哈!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如果他等了十多年, 那我這數年又算是甚麼?

註:心情最lousy的一天,天氣與心情一樣,總在下狗屎。問自己想點? 究竟想走甚麼路? 不知道。受訪者是Jonathan,一個由banker轉行做經理再轉行做牧師做ngo的禿頭男人。我總想問他為什麼路走得那麼迂迴,他說,i know it make no sense,but when i look back,everything just connected。十多年前在韓國信主,一直想尋機會到ngo工作,結果在自己的本行,做了十多年,獲邀作教會執行牧師,一年後轉為國際ngo大佬。搞了十幾年,才明白兜兜轉轉,原來神在裝備自己。本想寫email謝謝他,因為當日不露形色的啟發,至今仍記在心,可惜未能拿到他的email。

那希望他的故事,為迷茫的我們,作少少的鼓勵。

NGO舵手 極速「起靚屋」
持家有道 5年「業績」倍翻


人人想擁有一個「五星級的家」,地球上卻有16億人,沒有最基本的安居之所。國際非牟利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簡稱NGO)仁人家園(Habitat)以「給人一個得體的家」(decent housing)為己任,2000年成立中國辦事處,最近亦在香港推行首個項目,復修大澳棚屋。

要喚起公眾、企業出錢出力協助,NGO也要講效率、注重形象。商界出身的行政總裁Jonathan Reckford引入專業管理,5年內「業績」升2.5倍,證明持「家」有道!

出身商界 5年前入仁人家園

「我認為NGO要比商業機構,更應有高質素的專業管理,因為我們要確保一分一毫用得其所。」Jonathan昨出席美國商會的午餐會,一身西裝打扮,談吐儼如一個商界才俊。

他的確從商界走來。他曾於投資銀行高盛任財經分析員、在史丹福大學取得MBA學位,亦曾在華特迪士尼公司、大型家電公司及大型唱片店工作。一直希望為社會服務的他,因緣際遇擔任教會執行牧師,5年前成為仁人家園的行政總裁。

「在高盛我學會房貸財務;在迪士尼接觸最優質的客戶服務;在唱片店Musicland我要管理1,400間分店,經驗幫助我管理仁人家園3,000個分部;而在教會,我就學會如何與義工相處。」Jonathan認為其工作經驗,可助機構提升至專業管理水平。

「歷史上看來,很多NGO不能做到。」仁人家園1976年在美國正式成立,由一對夫婦協助窮人建屋,變成如今的國際NGO,他需向商業機構和其他NGO挖角。他又要求客戶服務優質,數目要清楚;又要求機構問責,如仁人家園呼籲贊助大澳復修,列出3項套餐可供選擇;並寫明能助多少人復修、能否在記者會發言、廣告會否出名字等,這對有意建立社會責任的公司非常吸引。

維護名聲 不接受煙酒賭公司

「有些人接受不了問責,就離開了,我們亦辭退一些人,當你要管理50人和500人,就需要不同的領袖!」5年經營,機構興建的家園,由2萬增至7萬,升幅是2.5倍。

不過,推動他努力的,是幫助更多人的願景:「上月在南非探訪,一個少女的父母因為愛滋病死亡,她要照顧弟妹,因為沒有一個家,女孩被強姦,弟妹不用心上課。」他們亦有協助四川地震災區重建,但等待政府批文需時,現時規模較小。

仁人家園歡迎捐助,但有一個特別要求:贊助機構需派員協助復修。Jonathan在迪士尼公司工作時曾當仁人家園的義工,故深明箇中好處:「我們同組同事一起參與,有助建立團體精神。」

有商業機構只當社區服務為宣傳手法,Jonathan知悉亦懂選擇,以維護品牌名聲,「我們著重長期合作,煙、酒、賭博公司全不接受。」名聲較差呢?為免影響品牌,Jonathan謂都不接受。

撰文:區可名

2010年8月16日星期一

大前研一:佢唔識我, 我唔識佢, 寫左大半版

註:當母親知道我寫了這一大篇,她說,以後都不信報紙,因為知道我們是亂寫。再細看文章,其實又寫到似層層,只能說我的理解能力也著實不錯,畢竟,我雖是差,但總有點底,哈哈。

來自趨勢大師的警告
大前研一:香港兩大危機


有智慧不如趁勢!國際趨勢大師大前研一來港開壇,不少人慕名來「朝聖」;曾準確預測日本經濟泡沫、中國崛起的大前研一警告,香港高樓價令市民「住不起、買不起」,高溫的樓市正面對兩大危機,包括面臨隨內地樓市爆破,及內地投資者將在數年撤走資金的衝擊。

趨勢大師又向香港獻計,提醒香港經濟必須轉型,並應聯同澳門和深圳打造「三城記」。

放棄周五快樂時光,近6,000人跑到赤鱲角的博覽館場,有的更帶同紙筆,只為親耳聽取國際級大師的經濟分析。

他個子不算高,被譽為「策略先生」的大前研一,舉手投足充滿自信。

樓價高企 市民「住不起買不起」

宏觀亞洲經濟,乘內地資金流入金融和地產市場,大前研一認為香港雖是「舊瓶新酒」,但總算做得可以(okay)。不過,香港樓價過高令港人苦不堪言,就不算是健康。

「香港可以樂於接受內地的資金,或任由地產商大賺一筆,但這對市民來說不是好事。」操得一口流利英語的大前,在會後面對記者提問,將香港高樓價歸咎於內地投資者湧入。

「因為大量內地的資金流入,令香港人住不起、或應說是負擔不起(unlivable or unaffordable)高樓價。」被港人視為競爭對手的上海,在大前眼中,是現時香港經濟推動力,「上海正在幫香港!不尋常的高樓價,令投資者都轉來港投資。」

內地樓市爆破 撤資衝擊香江

不過,大前就警告,香港正面對兩個危機,一為內地樓市泡沫爆破,二為內地資金轉移,隨時會發生。

「我估計,將在數年之內,內地有錢人將會轉移目的地,只要當其中一個國家改變政策就會引發轉移。而當中央大力狙擊內地樓市炒家,這(高樓價)將會完結。」

內地城市發展急速,中台兩岸一步步落實ECFA協議,香港被邊緣化之說甚囂塵上。

大前一直看好台灣,認為精通日語、英語和普通話的台灣人,在區內發展進出口無往而不利,「台灣有2,300萬人口,如果香港不推陳出新,就會被台灣衝擊(經濟)。」

大前仍未見香港較任何內地城市遜色,亦不至於被台灣邊緣化,因香港集金融地產、旅遊和製造業的潛力於一身,這是台灣不能提供,但若要維持東亞地區內的影響力,就要「尋找一個新的資產故事(equity story)」。

港須轉型 夥澳深打造「三城記」

「掌握每個機會,展示新面貌,不單在地產和金融上,還要循旅遊、展覽,甚至在製造業發展。」他提出香港、澳門和深圳三個城市加密合作,打造互惠互利的「三城記」。

大前認為,將香港的金融、澳門的旅遊和深圳的工業結合,有能力影響區內經濟,認為香港與澳門鬥,是很愚蠢的想法。

撰文:區可名


讓人幣升值 恐中國步日後塵

「不要相信美國!」美國一直向中方施壓,要求中央讓人民幣升值,在大前研一眼裏,只是個毫無根據的說法;他預言,人民幣浮動只會吸引如索羅斯般的貨幣狙擊手衝擊,認為全然控制貨幣才是「王道」!

不論是上任美國總統布殊,還是現任總統奧巴馬,均指人民幣升值有助挽回外流中國的資金,但大前研一認為絕不可能發生,「他們會用盡辦法找勞工更廉價的地方,不是日本、就是中國,不是中國,就會到越南。」

日本20年盛轉衰 屬反面教材

大前認為,過去40年,特別是日本由盛轉衰的歷史,是聽令美國的反面教材。「20年前,美國要求日圓升值,日圓結果由350日圓對1美元,變成79日圓對1美元,結果美國資金沒有回流美國,反而從日本流到中國。」

他預言,若人民幣浮動,會像墨西哥披索般先升後插水,滙率長期不穩定,因為中國經濟問題多,特別是富士康事件後工人薪金3個月漲1倍,比土耳其、印度等地為貴。

估2020年 歐盟成最大經濟體

「那時投機者(如索羅斯的後繼者)就會加入,說中國工人的生產力未如理想,經濟不好,然後大賺一筆,人民幣下跌。」

他主張控制滙率,「中央定在甚麼水平,我們(市場)就會自動調節。」

宏觀國際形勢(見表),大前認為美國和日本的影響力漸弱,2020年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將會是接受俄羅斯加入的歐盟。

67歲忙甚麼? 「To save my country!」

現年67歲的大前研一,在1小時的演講上談笑風生,又提議步入退休年齡的人士,要培養20種興趣以打發時間;興趣雖然多,但還是心繫國家日本,記者問他最近在忙甚麼?他說:「To save my country(拯救國家)!」

退休前應培養20種興趣

趨勢大師除了預言精準,識趣的表現亦贏得大眾的歡心,例如一開場便替演講主辦單位大賣廣告,說妻子亦有用NU SKIN的產品;他又說身上招牌西裝亦來自港裁縫手筆,指甲上更畫上中國國旗和大熊貓造型。

他興趣多多,自少熱愛的單簧管沒有放棄,他亦愛游泳、釣魚、越野單車、水上單車及雪上摩托車等,他提出退休前必須培養20種興趣,包括10種室內活動,10種室外活動(各5項個人、5項團體)。

「以工作40年、一年250日、每天8小時計,就有8萬個小時花在工作上,而退休之後,當還有20年生命,一年365日、不計吃飯、睡覺,還有8.7萬個小時,不知可以做甚麼。」他揚言,銀髮市場將是日本、甚至是中國的一大商機。

日仍有優勢 還未「玩完」

大前研一自小已離經背道,高中時因不滿學校權威,經常翹課,自修上名牌早稻田大學,後赴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修,曾預言中國將超越日本被國人唾罵。

現縱觀國際形勢,日本的影響力節節下降,更笑指現任首相菅直人「50%機會在黨魁選舉後下台。」大前但仍深信國家還未「玩完」,日本在電腦零件工業、次文化和旅遊業上仍有優勢,有機會藉此翻身。

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

田家炳的故事

註:雖然不認為寫得特別好,但總覺得要分享一下。這個91歲的老人,平實敦厚,那份氣度,幾乎令我聽著聽著就要哭。離開時,我著他要享福,他的幹事說,「佢都唔識享福。」這天反覆思量,總覺得田老先生其實最懂享福。當你一心一意作你的「人生事業」,為自己所愛付出所有,最後亦得到別人的認同,這個福,不是有錢人可以得到。心中的富有,怎麼田老先生身邊人卻不怎樣明白?

早過蓋茨 28年前捐8成身家
田家炳的「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美國40個億萬富豪近日捐出一半身家作慈善,而香港的大慈善家田家炳,早在28年前就已捐出8成身家予名下的「田家炳基金會」,91歲的他,上月獲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田老先生視慈善為其人生事業,廣受敬重,對於近日的仇富氣氛,他勉勵真心捐助的富豪,謂日久見人心;不過他也承認,看不慣商家不時提價、加租迫遷的手法。

商家不時提價加租 看不慣

「全港50多人獲大紫荊勳銜,終於頒到我這坐巴士、坐地鐵的平凡人。」田家炳做善事不求回報,但勳章是其人生事業的肯定。

他為人節儉,清茶淡飯,盡管頭髮斑白,身體出現小毛病,但出入仍坐公共交通工具,「惜衣惜食為惜福。」港人視物業如珍寶,他卻在2001年賤賣九龍塘大宅,只為應付源源不絕的資助申請。

眼前和藹可親的田家炳,為慈善事業奮力20多年,中國境內超過300所學校以他命名,其中11間位於香港,包括中小學和幼稚園。

富豪作慈善事業,田家炳認為是好事,「不過我覺得,做甚麼事都應出自內心,是因為欣賞(中國)的文化,增加人生價值,比生活享受更有意思,從這種出發點去做,是最重要。」

賤賣九龍塘大宅 應付資助

貧富懸殊及商家不時提價的手法,使中港兩地都出現仇富情緒,田家炳認為是個複雜問題,他勸喻真心捐助的富豪不要太計較,「人們日後了解實際情況,就會改變思想。」

基金會以田氏4幢物業收取的租金營運,他與客戶簽約20至30年,租金公道,不會像其他物業管理方式,不時提價,以加租迫遷。「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常常設身處地,以買家的心態去想,不能貨不抵值,一定要有良心。」

他一生只作「一分錢一分貨」的人造皮革生意,從不沾股票、黃金、外幣,亦不開拓其他生意,因為深知自己「古老思想」追不上潮流。

「缺貨的時候賣120、130元,貨源充裕時就賣90、95元,我老老實實做生意,來貨100元,我就賣110元,公道點,不願意蝕本做,我這種做生意的手法,好難跟人競爭。」

1982年正值中英談判,香港前路未卜,人心浮動,田家炳趁着田氏屯門3幢工廈落成,將10多億元的物產,轉移到基金會名下,只剩下需要辛苦經營的田氏化工廠予子女打理。

校長當顧問 「基金原屬公眾」

去年田家炳決定將管治公眾化,正修訂基金會架構條文,加入10所大專院校校長或其指派人員加入諮議局,策劃未來基金會慈善工作方向;他將淡出董事局,2名兒子則助董事局審批資助申請,延續慈善工作,「基金會成立的時候,(原意)就是屬於公眾的。」

撰文:區可名

9成資助放內地 扶植教育
田家炳基金以扶植教育為宗旨,過去9成資助用於內地,皆因田家炳對國家感情深厚,他跟記者多番強調「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推動教育有助內地經濟發展。

「我1919年出生,看着日本人欺負中國人,心裏很憤怒。」田家炳曾在南洋、印尼居住,眼見印尼排華,又想子女學習中國文化,才在1958年移民到香港。

助自食其力 減國家負擔

「這是中國200至300年來最好的時期。」他希望中國自強不息,所以希望搞好教育,「人是尊貴的資源,教育可以令人民自食其力,對國家負擔減少。」

「我會選一些有確實需要的學校,是雪中送炭那類(的需要)。」他量力而為,會拒絕太大金額的資助項目,但答應了,就一定會盡力去做。

他的善款多用來興建學校,以政府為推薦人,有圖則,支出金額亦清楚。田家炳謂,基於互信和人際關係,他不會派人監督,但他其後輕聲說,小部分金錢在工程上被「落格」是免不了。

100萬投祖國 較港作用大

他又解釋,捐款9成放在內地,因感覺用於內地,較用於香港的作用更大,「100萬元在內地是很大數目,他們更少錢,會好好珍惜,用得更實在。」日後田家炳基金會否繼續將重點放在內地,則視乎新掌舵人的決定。

08年前,天氣暖和的日子,他每月回內地2次,參加各地的落成典禮,近2年才減少探訪,「他們爭着和我談話和拍照,(我)飯也吃不到!」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不再是童話:反斗奇兵3

因為工作的關係,到昨天才可一看反斗奇兵3,慢了背了,是的。更想不到是,看一套卡通片,竟然事後覺得心有戚戚然。不知是否現代孩子都老成了,還是彼思的目標觀眾,其實是成人,這個繼集對於孩子來說,未免太深了吧。

玩具主人安仔(andy)轉眼間已變成17歲,胡迪與一眾玩具,發覺自己好運的就在閣樓渡過餘生,更有可能變成垃圾,心裡暗自盤算,隊長軍官離開了,胡迪卻一心要跟從主人。將要入大學的安仔,決定帶胡迪離開,其餘玩具就打算放上閣樓,陰差陽錯下,被送到托兒所。一眾被冷落已久的玩具,以為到了玩具天堂,誰知,在熊公仔勞騷的統治下,卻是人間地獄。安仔即將要出發到大學去,究竟能否趕及回家去?

玩具的歷險旅程,已是反斗奇兵的故事框框。換上了另一個場景、另一班新玩具,笑位往往就是玩具之間的互動。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ken和barbie,這兩個女孩子最愛的玩偶,走路也抄足真實玩具的特點。但即使不說劇本故意在「換衫」和重感情的行為上,取笑ken的「女性」行為有違幼兒教育經常提倡的平權概念,barbie欺騙ken的愛情助朋友脫困,也有點教壞細路。

如果我們一直期待的童話,是一個訊息鮮明的故事的話,反斗奇兵3絕不合格。由起始簡單說明,當時間消逝面對改變,玩具如何自處,故事發展到托兒所,就有點脫離主題。熊公仔勞騷之陰毒,是我不能了解的,一個公仔地位被取替,與故事提倡的「信任」和「成長」沒有太大關係,反而引起觀眾思想,當「另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出現時,我的意義在那?」,單是這個主題,就可以延伸到另一個故事。勞騷最後沒有好下場,似乎就草率處理了這個重要問題,是個非常大的敗筆。

玩具與主人安仔重逢之時,亦是整套動畫的尾聲,雖有過份催淚之嫌,但個人認為對故事非常重要。17歲升大學,還要玩具幹甚麼? 主人安仔長大了,胡迪一心要各玩具做望夫石,最後還是面對「成長」和「改變」,親自要求轉送到另一個小孩之手。安仔不希望捨去多年的朋友胡迪,最後還是放手,讓胡迪有個好歸屬。玩具最終有手牽手,大團圓結局,但對於我這個觀眾來說,還是離不開那種依依不捨,童年再美好,朋友再多,總要有一刻要各自上路,玩具也經歷過滄桑,要面對現實,要分手,要放手,更何況是人類,離離合合,散散聚聚,不管經歷過幾多次,情感還是被挑動。

離場時後排有一大班相約前來睇戲的朋友,吵吵鬧鬧的討論劇情,歡笑與愉悅,令我想起我青梅竹馬的朋友,到現在還經常一起耍樂相聚,我真的萬分興幸,身於香港這個低流動性(low mobility)的社會。我們大多都出來工作了,忙碌起來,不能總是「回到過去」,還有我最愛的中學、大學同學,很想留住固有的生活模式,但畢竟實在有限制,我們都在適應,再次磨合,或會失去,或會溜走,成長總是有種忐忑,就如反斗奇兵,快樂幸福,但午夜夢迴,總會想起,有些感慨。

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

中國教育 由廁所做起!

雖然同事對潘石屹的印象不甚了了,但個人認為,以一個暴發戶來說,他的眼光也真獨到。房企的事,有甚麼要寫的,都寫過了。反而起廁所的事,幾天了還是心癢癢的非寫不可。

「有朋友諷刺我,頭未顧好就顧屁股。」我慶幸,潘石屹沒有因這朋友改變主意。4年前,公司的慈善基金開始在中國搞品德教育,為了讓孩子學好正確用廁的方法,他們開始在學校建廁所。在天水這一個偏遠的地區,沖水廁所實是奢侈。但作為一個局外人,絕對認同他們的教育理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打破中國「硬件一流、軟件九流」的天下大笑話,其實廁所實是一個好開始。

這位內地房地產SOHO中國董事長,被喻為「最據詩人氣質的房地產領袖」,我看來,只因他出生寒微之餘,卻不急於洗底。童年的艱苦,在城市人眼裡,這叫浪漫。

生於甘肅天水一貧困村落,批鬥的年代,婆婆是地主,爸爸是右派,生活沒有好過。小學的椅子桌子都用泥土做,寫字要放木板(會"拮"穿桌子),冬天要帶錦布(以免凍壞屁股),由村跑去鄉,再跑去縣,再去蘭州,最後到北京求學,發現老師教學水平一山還有一山高,立心希望下一代比自己活得好,眼界要闆,視野要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做了十幾年慈善工作,終於發覺中國學校硬件也差不多,可品德教育,就沒有人說過。「要走出去跟不同的人交朋友,品德就是最好的裝備。」請了加拿大學者,設計了小學教材,教小學生19種品德。城市學校也沒有德育科(香港很少,都在幼稚園教完了),天水市就來一個先行先試,教刷牙、教洗手、教責任、教愛心。

利字當頭的中國大陸,即使老師受過培訓,學校也不納入課程。「第一年最困難,幾乎要絕望。」最後還是講關係,靠面子,爭了個機會。行了4年,有小女孩路不拾遺,抱著二十萬紙睡覺,死不讓父母獨吞,要交到公安局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小學這年紀,幾乎是一個照板煮碗的海棉,我不懷疑那成效。)

上過大學的女校長終於正視兒童健康問題,體檢之下發現小女孩多患婦科病,原來是廁所衛生出了問題。貧窮的天水市,遇著了潘石屹這個老鄉,3年內起了三、四十座廁所,有自來水沖廁,連同品德教育培訓,每年花上千萬人民幣。

不要以為很容易,6歲的小學生習慣已成,時間不能撥回2,3歲日子,校長要在劃線、印腳印、自己監督用廁姿勢,最後還做了report予潘石屹(姑且先相信不是造假)。單是誰出錢買廁紙,亦爭論不休。「有人說SOHO中國出錢,我說不成,他們應該學會承擔這個責任。」最後還是有心人出手相助,問題才解決。

要將農村帶向文明,其實比起樓更困難。

不過科技的進步,帶來了一點方便。沒有自來水的地方,有甚麼辦法?世事無奇不有,天下還真有有心人。潘石屹在「萬能的微博」上求助,竟然真的有個深圳的男人,抱著一個瑞士人設計的旱廁模型來。

天水的孩子,看來也比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幸福,因為鄉村出了個有錢人。「市長問孩子知道我是誰,孩子指著市長說,我知道,你是潘石屹,我樂壞了。」

這種單純的奉承,應該比很多城市內拍馬屁的說話,來得好聽。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八爪魚保羅的成名之路

八爪魚保羅的成名故事,有點叫人啼笑皆非。

第一次見他出現在有線,心想德國人原來都好呢味野,以為求神問卜只係亞洲人的愛好。那知他估親都中,準過晒所有投行的所謂科學的世界杯報告,真係有d明剃大行眼眉。小妹從來都不信咩「神算」一類的講法,或許自從在澳門的賭場上,見過賭台連續開14舖大,你就會明白,原來保羅估中八舖有咩出奇,不過是或然率1/16的機會,比起1/28,還差得遠呢。

不過這種「預測未來」的能力,對現在炒風熱烈的世代,有甚麼好過跟一個似是贏了很多舖大的旺人買大細!最特別是,這隻八爪魚跟其他未卜先知的動物不同,他是有名字啊!還要叫保羅!真有點鄰居的味道!就等於,到現在我也記憶深刻,15歲時在英國暑期遊學的時候,「遇」到一個吸塵機,叫HENRY,多親切的名字!明明是個普通的吸塵機,就是因為一對眼睛,一個名字,也就永留在我的心中。名字的力量,倒真厲害。

「喂,保羅,咁都估中好野呀!得閒飲茶!」有人如此跟保羅說,我不覺得驚奇。因為保羅,是個有名字的八爪魚呀!

直至兩台有線直播保羅的預測,我才覺得,這個世界可能有的缺少了甚麼。

直播的決定,由我那時實習開始,我就很不了解,甚麼值得直播,甚麼不值得。或許我對新聞的定義比較高,總覺得這樣有點像今日睇真d... 「各位,而家有八爪魚保羅預測世界盃賽事,一齊睇睇。畫面見到,是保羅,和將會比賽的兩個隊伍,保羅將會選其中一個膠箱內的青口......」萬一保羅一時決定不了,花上時間考慮,不知電視台會否cut呢? 我和朋友笑了很久。

原來八爪魚很聰明,今天訪問海洋公園時,負責人說,八爪魚可以學一次就乖,還可以訓練狗一樣訓練八爪魚,不過八爪魚的壽命,一般都只有3-6個月... 那即是保羅很快就會歸西!! 多國還說甚麼保護保羅,facebook上有560幾個傻仔,說要「強烈要求」海洋公園請保羅來香港。人家都快要死了,還來香港?!?! 不過不要緊,反正隻隻八爪魚其實也差不多樣,換了你也不知道。

英國傳媒笑說英國出了唯一的英雄,就是這隻生於英國的保羅。或許當人發現,原來那些自稱很pro、很有經驗的人,就是一隻八爪魚也不如。想深一層,這個笑話,原來帶點幽鬱,又諷刺。香港人呢?還真的以為保羅很可愛,以為保羅有甚麼特別,認真simple and naive。

德國水族館說,保羅任務完成了,送他一個大力神盃,不知保羅此刻在想甚麼。或許他在想,很快就要生蛋,就要絕食面對死亡。而我呢,只常在想,香港又會否出到一隻保羅?假如有的話,我想大家關心的,應該是他多重、賣幾錢、和是否好味。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笑傲江湖?

高考完結的弟弟無事,拾起家中金庸的《笑傲江湖》舊卷。被問及內容,不由再次拿起愛書一看。這套小說,我真的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每通宵達旦、不能自已。

金庸於小說完結之時,評價男女主角為「隱士」,不甘於為世、為利慾所束縛,眼內只有情的態度,最為叫人喜愛。我慢慢明白,原來人看書,還是一個個慰藉的過程。一看再看,原來還是自己崇尚自由,不得志之下看著令狐沖天生天養,仍受萬人景仰。誰說香港人沒有英雄,只是我們渴求是另類英雄,是出世,而非入世。

相處得很好的同事快要離開,難免有點傷感。同齡說說話的人,竟然就是一個,心裡明白走出去實是好事。不知下一手是誰,離離合合、散散聚聚,祝福姊妹,不由得怕孤獨,也心知未來一月前路堪虞。聽著同事的傲走江湖大計,想起自己的一年傲骨,今日卻錢包空虛,眼下空虛,實不知為何而活。要享樂遊戲,也無不可,只是現在總想著爸媽過去節慳省儉的養大我和小弟,其實我也不知我可否超越他們,至少也不要成為負擔。

笑傲江湖談何容易? 跳出利慾薰心的魄力,其實根本沒有信心。

本想寫一大篇指罵那些沒有計劃的小朋友,但回頭一想,也這樣大的年紀,再講多無謂。更何況,人生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要活一個怎樣的人生,我選擇了,你也選擇了,或許我們根本沒有選擇,是機緣選擇我們,也罷了。方向舵應如何扭,我自己也沒有想清楚。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跑跑跑

工作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到處見世面。
也莫過於人家明知的green,依然對你客客氣氣,因為有求於你。

有怪莫怪,希望受訪者明白傳媒生態,有時候也無法如我所願的報導,也無法present一個好型的你出來。我盡力在後面盛讚你了,希望你看得出我的努力。有時候news,總要扭一扭你費盡心機鑽研的活動,還把你畫成漫畫,也只好怪你的pr遲遲send不到相給我,畫到咁,我都唔想的。我其實很佩服你,夠膽說出香港人對六四,只在自我感覺良好,這是我不想承認,但不能否認的事實。我覺得你很型,真的,但作為新聞人,我不能捧得你太高,也不想醜化你。

希望你明白吧。

****************************************
林沛理:虛假的道德優越感
發表 由 林佩理 在 六月 8, 2009 在 亞洲週刊.
港人原本具自卑感和罪惡感,卻因有了六四,確立了自己面對大陸的道德主體地位。

我接下來要發表的有關「六四」的言論可能會引起某些人反感,甚至憤怒,所以讓我先在這裏表態:跟很多香港人一樣,我贊成盡快平反「六四」。對中國政府來說,平反「六四」不僅是應該做的事情(the right thing to do),也是明智、合乎其自身利益的事情 (the sane thing to do)。那些嘗試為血洗天安門廣場找藉口的辯護士(apologists),以及企圖從中國近二十年來取得的經濟成就去反證(vindicate)中國政府的鎮壓決定正確的所謂務實派(pragmatists),不論在道德上與邏輯上都站不住腳。


道德的問題早有公論,在這裏只談邏輯。消費者與投資者無須也無法掌握沒有遺漏的「完全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也可以在市場上做明智的決定。同樣道理,我們無須知道有關六四的一切,也可以對這宗歷史事件作出成熟、合理的判斷。中國無疑在六四之後二十年來在經濟方面屢創佳績,可是如果說這就是事實勝於雄辯,證明中國六四當日狠下心腸的做法正確,那就是犯了因果倒置、將「in spite of」(儘管) 當成「 because of」(由於)的典型邏輯謬誤。至於將屠城的責任歸咎於學生的不肯妥協和學生領袖的權力鬥爭,則是一種常用的「怪責受害者」(blame the victim)策略;其荒誕與對邏輯的扭曲,等於說一名夜歸女士被強姦,罪魁禍首不是行事的色魔,而是女士所穿的短裙和背心。

正因為六四呈現出一幅道德清晰度(moral clarity)異常明確的圖像,它每一年都給香港人一個挺直腰杆、攀上道德高地的機會。香港人爭取平反六四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政客誤導和自以為是的傳媒推波助瀾之下,他們所萌生的虛假道德優越感(false sense of moral superiority)。

一個快樂的妓女令人痛心疾首,一個穩定繁榮的殖民地則令人義憤填膺。香港對自己的殖民地身份從來甘之如飴,甚至沾沾自喜、戀戀不捨;對英國這殖民地主人從來唯命是從。在被英國統治的一百五十五年歷史中,香港從未出現過一個重要的反殖民統治英雄——李小龍不過是個電影明星而已。香港人的「靜好歲月」和「安穩現世」建基於與殖民者的共謀和合作。這種串通式的殖民主義(collusive colonialism)是香港得以成功的另一個骯髒秘密(dirty secret)。香港常被稱為經濟城市,其實經濟城市這個委婉詞隱含對香港人唯利是圖、只懂追求物質享受而對中華民族缺乏承擔的嚴厲批評。

香港人的自我形象和自尊長期建立在他們創造、累積和追逐的財富之上,並嘗試用金錢來補償他們對民族和國家的虧欠。的確,每一次香港人對大陸同胞的捐款和救濟,都隱約有贖罪(redemption)的含意。可是,九七之後至今接近十二年,大陸已經由香港的窮親戚(poor relative)變成恩主公(benefactor),一次又一次撐起香港的經濟。從經濟的角度而言,大陸不只是香港的現在,也成為了香港的未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可以如何面對一個他們曾經出賣過,今日卻反過來照顧他們的父親?若果沒有六四,香港人的自卑感和罪惡感將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因為有了六四,他們確立了自己面對大陸的道德主體地位。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不管在殖民歷史上他們做過甚麼事情,也不管在今天他們怎樣倚賴大陸,他們在道德上畢竟是優越的,而他們對六四的立場就是明證。

這種道德上的優越感掩蓋了香港人與大陸的關係這方面應作的檢討,使香港人可以面不紅、耳不赤地一方面對大陸的人權和社會政策口誅筆伐,一方面對它的大恩小惠照單全收。這其實是一個在道德上無法站得住腳的立場(a morally indefensible position)——你既要咬那隻餵你的手,又要張大嘴巴讓它餵。這也解釋了大陸為何對香港人對民主、人權,以至平反六四的訴求那麼無動於衷。畢竟,香港人還沒有向大陸好好證明過,他們願意為民主和正義這些價值放棄確實的經濟利益。

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

如果我可以為你留下片字

離家兩天,與世界全完脫節,打開報紙,方知我國藝術大師吳冠中經已離世。我與藝術無甚交情,只在閱報時,稍稍聽聞過他的往事。他將中西畫風合二為一,將水墨畫與油畫之精髓帶到去另外一個層次。更重要的,是他受我國大小有錢人歡迎。去年北京瀚海春季拍賣會上,長卷作品《長江萬里圖》以5700萬天價售出,刷新其作品市場紀錄。而我呢,不知就裡,竟然只為吳冠中留下一個「畫出銀紙」的膚淺描述。最後五幅贈予香港的水墨畫,我並沒有看過。就是如此,在飯廳裡,看著行家的報導,我看到自己的渺小,看到自己眼光的淺窄,看到自己的幼嫩。我竟然為了迎合公司,而沒有問過自己的心。

如果我可以為你留下片字,我希望寫:
國畫大師吳冠中獨愛香港,再贈五水墨畫予藝術館。

之前與同事,討論了一會,究竟寫吳老是90歲還是91歲才好?畢竟他還沒有生日。
想不到,他竟然過不到..
更想不到,因為這一個短稿,令我看著吳老去世的報導,心有點難過。


*************************************
附上陳雲的評論

明報 2010年6月27日

政改無間道(I)
——長毛辱罵司徒華之謎
 【明報專訊】密使的出現,令事態逆轉。我要說的,不是中共密使與香港民主黨,而是說本版編輯與我。近日香港政壇顛三倒四,迷陣重重,貧道退出政壇,撰文為樂,原本要多忍一段時日,待到一切塵埃落定,既成事實之後,才逐步點明真相的。不過,星期五中午,政改方案整體通過,我與編輯Helen女士在電話閒談半小時之後,燃點起我心中一團火,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我要做偉大戰略家嘅理想。我感覺到我嘅呢個moment,要爆啦……

 長毛何解明知故犯,授人以柄?

 民主黨為何不參加五區「公投」?曾蔭權為何與余若薇辯論?民主黨為何臨危轉軚,領受罵名?劉慧卿何解高調走向民建聯和工聯會的支持者之群,風騷招搖,惹人妒恨?長毛為何不辱罵司徒華為老狗、老懵懂甚至懵上心口,偏偏要罵他「cancer 上腦」,而且三番四次在傳媒和議會自投羅網,務求成為議會的討論焦點,最後被逐出議事廳為止?

 遲來先上岸。貧道只拆解最後一個謎團,其餘便會如骨牌花瓣一般,層層剝落,露出真相。我當然可以和盤托出,大爆煙花,但恐怕有些讀者心血不足,抵受不住一次過的衝擊。來日方長,慢慢談吧。

 周瑜打黃蓋,愈打愈可愛

 港產電影《無間道》裏面的「傻強」(杜汶澤飾)說:「如果有人明明在做一些事,又心不在焉地看著別人做另一些事,他一定就是臥底。」這是最低級數的間諜識破術。不過,識破簡單的間諜,也夠用了。電影之中,傻強終無點破陳永仁(梁朝偉飾)的臥底身分,還不惜犧牲,掩護了陳永仁,飛車迎救,送陳永仁一程,使到陳永仁完成使命。長毛抹黑自己,拯救了司徒華,送了民主黨一程,我「畫公仔畫出腸」了,大家明白了吧?

 然而,識破間術的全局部署(master plan),就不是傻強式的智力應付得了的,即使讀爛《孫子兵法》,看爛《特務凌凌漆》(周星馳主演),也不得要領。貧道縱橫多國,今日退隱江湖,不妨道出心得,啟發後學。最重要的間術識破法是:看間術,要看後果,不要看過程,甚至人物也不必理會。洞悉先機、了知終局(end scenarios)之力,有時是先天的智力,有時可以在情報集團鍛煉。智力,經典的IQ,是比新興的EQ(情緒智商)或者AQ(抗逆力)更為基本的決勝要素。而IQ之中,最重要的是記憶力(memory),記得春秋戰國、魏晉三國乃至二次大戰與美蘇冷戰的驚天間術,便知道香港政改之局,只是小菜一碟。

 政改的後果是什麼,很多人的想像力有限,也就無法預知終局,識破真相。這裏我只講一點,不及其餘。長毛辱罵司徒華,自我抹黑,後果是在政改付諸表決之前,預先局部恢復司徒華乃至民主黨的名譽。經長毛一罵再罵,拒不道歉,司徒華便由退而不休、晚節不保之黨團大老,恢復名譽,變成民主老前輩了,連帶民主黨的悲痛忠實擁躉,也稍為回心轉意了。無疑,這是煽情爛戲,但有效力。

 稍知間術(間諜之術)的人,或者讀通《三國演義》的人,便知道這招是「周瑜打黃蓋」,三十六計之中,叫苦肉計……《左傳》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道歉一句,如果真心知錯,有益於大局,也有益於名譽,何樂而不為?且侮辱病人,犯了天下之大不諱,長毛一向急公好義,飽讀詩書,又久經江湖,精通托洛茨基派(托派)的戰術,遇到激烈示威,連警察都靠他安撫青年民眾的,豈會犯此革命幼稚病?貧道乃黃老道術之士,且熟讀托派著作,與長毛乃精神同道,今日拆破迷局,並非是要為長毛平反(他也根本不須平反),而是要讀者領會何謂間術。畢竟,國共內戰、抗日戰爭及美蘇冷戰的時日過去,即使看了李安的「色.戒」,也只是當作情色電影,忘了何謂用間之術。其實,「色.戒」裏面的間術,是最基本的美人計,比起苦肉計之精密,級數低很多。

 神機與共業

 長毛按捺不住,最終露了尾巴,他澄清對司徒華的一句「癌症上腦」之言,強調是衝口而出,「並無密謀」,自己的行為跟社民連無關,自已被攻擊,司空見慣,最重要是香港何時真正普選云云。重覆一次,他說辱罵司徒華「並無密謀」。這是鬼拍後尾枕(Freudian slip),不知有心還是無意。神級的間術,是依照大計(master plan),驅使各路人馬,順其自然,無意之間被人推上舞台,當了棋子,連自己都不知道。神級的master plan,是領袖躲藏在後或根本不需領袖的,猶如拉登的分裂黨團,由「神機」引動,毋須主腦駕馭,各路英雄按照本性及本位,互相碰撞,形成層層遞進的大局。

 黃老道家的內典《黃帝陰符經》,稱此為「神機鬼藏」。神機之局,一切如神差鬼遣,即使識破,也無法擒拿主腦的,因為人人不知大局,根本沒有主腦。佛教叫這做「共業」,是彼此因緣聚合,相摩相盪之後,形成的結果。這些都是中華密學。所謂密學,是師徒之間以心傳心的,即使公開說穿了,你也學不到,甚至你會嘲笑輕蔑一番哩。

 長毛與盟友互保之策

 長毛在新界東選區的票,足夠有餘,八十後運動及五區「公投」之後,多有進帳,不妨「自殘」一下,分一些票給民主黨的鄭家富(如出選)或其他盟友。這叫連橫互保。即使他失票過多,落選了,重新走回街頭,也不礙事。看官,從後果來看事情,是不是清晰得多了?

 就此打住,政改無間道(I)寫完了,續集或前傳,看過(I)之後,其餘可看可不看的。怪論講完,回到真實。上星期三下午,立法會政改決議第一日,我與幾個密使,交替在皇后像廣場的廣播台之前閒談,感覺到有人走近旁聽,有晃動手提電話做樣交談其實是拍攝的,也有在褲袋裏按鍵錄音的。上面的某些解讀,各位看官讀到的時候,已經遲了四日。當然,我在上星期二,已在《信報》略為披露,又整整早了五日。

 神機為體,時機為用。神機之外,時機(Timing)很重要,在執行的層面上,甚至可以說,時機就是一切(Timing is every thing)。諸位讀者,即使是遲,已比很多人早悉先機了。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還在消化中

事功殆因團結誤 道術敢為天下裂 - 練乙錚
2010年6月23日

練乙錚
事功殆因團結誤 道術敢為天下裂

筆者上周提出一個觀點,認為泛民主派成功分成兩翼,靈活性大增,三黨在政治光譜上的相對位置拉開,合理化了,能推出不同的民主政治綱領、政策和策略,供應「政治市場」上泛民一端的民眾內部政治需求,故此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傳統智慧認為「泛民沒有分裂的本錢」,但這個看法只在最基本的層次正確,在策略性的、具體運作的層次,卻大有問題。別的不說,從前泛民群眾投票要配票,效果不好,何秀蘭一度「出馬」失利,便是例證,皆因各民主黨派提供的「政治產品」太雷同,派內各黨、各參政者之間的異化不夠故也;換句話說,當時的民主派太團結。

和和氣氣地團結,給泛民群眾的感覺良好,但實效一直不彰;去團結而趨異化,反可逆境求勝。從五區公投到最近的政改一役上看,此結論更為清楚。民主派分成兩翼之後,港人意識裏很快普遍確立了一重要論述,那就是「當權派不讓步,香港社會無可避免激進化」;這個論述已經、並會在今後產生強大作用。

民主黨向中間移動

然而,要確立這個論述,單是社民連激進化,還不夠說服力;到後來,連一個根植中上階層的公民黨也激進化了,社會大眾才看清政治形勢,統治階級才感到事態嚴重,知所應變。民主黨方面,也正正因為公社兩黨激進化,它才可向中間挪移而不再擔心在「友好競爭」之中失去部分群眾;它一旦向中間移動,便取得與中央談判的回旋空間,逼得當權派讓步。

民主派演化出兩翼,主要是通過五區公投完成的,社民連功不可沒,其他兩黨亦各自作出恰到好處的的反應;期間,雙方齟齬不絕,當會令泛民群眾擔心甚或失望、反感,但筆者認為,客觀而言,那不過是「產品異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不能避免,因為群眾不一定能接受理性異化而須動之以情,故民主派之間的罵戰縱使難聽,也並非絕對壞事。上述異化過程不靠共識,卻天衣無縫,因為有「政治上的無形之手」在運作。

政治競爭的內涵非常豐富,但其結果是否一定最好?就實現香港真正民主雙普選而言,以當權派接受「區議會改良方案」為標誌的六二三階段性結局,長遠是有利還是有害?這是關鍵問題,筆者有如下看法。當權派一方有兩股勢力,一是是北京的政治力量,一是本地資產階級,兩者大處不盡相同卻有互相利用的餘地,其他當權派陣營中人,都依附在這兩股勢力底下,有些是一身事二主,包括特區政府一些高官及部分傳統左派在內。

筆者分析過,當權派之中,最堅決反對政改即最反動的力量,不是北京而是本地資產階級,其基本立場之一便是凍結現有功能組別,不僅反對民主黨方案,連特區政府提出的區議會小圈子互選方案也絕不支持,因為對他們而言,今後最理想的結局便是政改永遠原地踏步;至於西環,觀乎其近月的行為及言論,概未與中央保持一致、「轉軚」最慢最不情願,則其為本地資產階級糖衣炮彈所收買,十居其九。「區議會改良方案」獲中央接受,輸家便是本地資產階級及中聯辦。衝垮此路障之一角,是民主黨近月努力成果之一。

其次,由於中央已決定直接干預本地政改,泛民今後直接與之博弈,不能不注意中央處理香港政治事務手法的一貫特點:關鍵事上,言而寡信。八十年代以來,中央對港人作的重要諾言,包括「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七年起可以雙普選等等,一一落空,而挖空心思、扭盡六壬炮製出的新概念如政改五步曲(比原來多了兩步)、功能組別不一定違反普選原則等等,卻層出不窮。

事實上,中央政府的政治信用比起特區政府的更不如。因此,泛民今後作政改要求,要以「現貨交易」為主要原則;其他一切多年之後才兌現的東西,不太值得爭取,因為如果有「需要」,中央大不了不要面,來一個人大決議,承諾便化為烏有。

此次民主黨提出方案之後,在談判過程中不斷有所退讓,但退讓的東西說到底,現在都不足惜,因為都是要求中央給出的種種兌現期七年以上的「期貨」,如終極方案、路線圖、普選定義等;爭取而沒退讓的,卻是眼下這屆「立會新增區議會議席由三百多萬市民投票產生」這件「現貨」,可謂得宜。

與寡信者談判,一鳥在手,勝過十鳥於林。當然,便是這件「現貨」,中央要反悔還是可以,只不過言猶在耳,巧立名目不容易、政治代價比較大而已;最好的保證,還得靠全體泛民從不同方面不懈施壓,務求令中央貨真價實。

民主運動形勢大好

「區議會改良方案」當然只是通往真正雙普選的細小而不完全保證有所得的一步,其負面已由激進派深入分析,不必在此多說,但筆者認為,爭取成功了,重要概念意義還有兩點,俱不在於其本身:

其一,是讓「民主派為反對而反對」之說不攻自破。先是五區公投打出新局面,顯露了民情,特首面對此形勢,不得不與激進派人物認真對話,中央則更因此知道有必要審時度世,開展了與民主派溫和翼的談判。

如果泛民領袖都是脫離群眾、為反對而反對之輩,則最高權力認真與之溝通,毫無必要,何苦來哉?故政府近日的行為已反證,這些久被當權派誣衊的反對派,其實是一直以來真正最為民主建港而反對政治特權的社會精英,是光榮的反對派;當權派再要口不擇言,只能是自打嘴巴。

其二,是向泛民群眾闡明「泛民雙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大道理。此次民主黨及其盟友有所建樹,必須認識到,是客觀上有公社兩黨和社會上大批激進派作強大後盾方能達致的;若港人只有柔軟一面,共產黨會聽你的?

再打個比喻說,短跑好手預賽跑出了名次,應部分歸功那個只提供反作用力的起步器;況且,以後再要入圍進半準決賽、準決賽乃至決賽,還得靠那放地下沒跟着你跑的東西。故激進派這陣子便是批得猛、罵得兇,溫和派裏裏外外也別反應過度,反而是要對當權派惡意抽水保持警惕,及時作適度反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主席這句詩後面的典故,溫和派抽象繼承還用得着。

自五區公投至六二三,政治板塊挪移,民主運動形勢大好不是小好,但今後還得靠各方出牌理性、精準,才可繼續有所斬獲。因為對手是強大、聰明、綿密的,而且資源豐富。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Any doctor can give me a prescription?

D: Doctor
M: Me

D: Anything I can help?
M: Yes. I have a problem in remembering names, no matter streets' names nor people's names, I just can't put them into my brain. I especially have difficulty in remembering Chinese names. Isn't that weird? I'm a native Chinese and still I found English names are much more easier than the Chinese ones. Does that do with the no. of syllable? Shouldn't be right. Usually English names contain more syllables than the Chinese ones? After all, Chinese names are with three (almost four) characters.

D: Um...
M: I always mix things up too, always get lost in translation. For example, I was thinking "Pacific Place" in English, turned out writing 金鐘時代廣場. 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with me? I found myself pretty annoying. Not just I don't remember names, I match wrong translations. And mind you, I've just been to PP a few days ago. And I did cross-check my work, still I don't find any problem with it.....

D: Okay, I sort of understand your situation. Either you're really bad in languages, may be bad in memories too, or just you're not focused enough when you're doing your work. Did you sleep well these days?
M: ..I supposed so. I didn't sleep enough though.

D: How many hours? Sleeping late?
M: Well, yes. I didn't count really. On monday I slept almost 5 hours, and worked 15. On Tue, I slept quite enough... but work till late night. Yesterday I slept at 1:30 in the morning and woke up at 7, then continued working for another 12 hours...

D: Gosh! Tough work! What do you do?
M: I'm a Journalist. (sounds funny.. Am I one?)

D: That's a meaningful one. Do you like your job? What story are you following? The political reform?
M: I wish I was following that. But I'm not. I'm on news focus page, by means focusing on slightly leisure with business elements embedded.

D: What does that mean?
M: It's like a recycling bin, you pick out the meaningful bits and extract them to make some syrup.

D: Sounds challenging.
M: That's not comforting doc. I need prescription..

D: No, I don't think you need one my dear girl. You just need more sleep, that's all.
M: Really? Should I forgive myself then? For being so careless?

D: Well, I'm not the one to judge. You should ask yourself.
M: I think I can't make it. That's my personality. I have been like that for ages, now the symptoms just get even more salient. Shit.

D: Yes.
M: Dammit.

D: ....
M: Sorry.

D: Nononono. It's okay.
M: Why the hack do I have to be such a mixed-language environment?! Who the hell invented that?

D: Well, I must say that's that British people. Colonalization drove all of us nuts.
M: Damnit, I have just written an article about a Brit architect. Fxxk the @@$^%&E&

2010年6月13日星期日

sissi變身區可可!

工作了兩星期,第一個長周末,就此過去了。終於有時間整理家中雜物,和自己。
我硬要米仔陪了我整個周末,因為我有點怕,怕假期孤單,怕不知所措。

其實他只是陪我買買東西,整理家中衣衫,然後抱抱我,惜惜我。
這卻給予我重新起動的力量。

其實開始工作,也意識到自己終需長大。sissi是種幼嫩的訓練代稱,我努力逼自己寫下學習筆記,結果就如便秘一般,愈心急愈痾唔出屎。與其在網上戴個假面具,不如做個真自己。走出溫室,是個過程,逃避多時,我想成長只有我一人能催逼到區可可,既然如此,就要坐言起行,白紙黑字,立下標竿向前走。

老師曾仲臨別之時,派發最後筆記,題目是「我要做好呢份工」。雖然我不確定,我在報館還有多少年日,但打從到有機會到老師旗下報社工作之後,我就把筆記重看再重看。

昨日以為,曾仲有三大重點:1. 儲錢 2. 讀書 3. 尋找人生舞台

今日沒有一樣做得到,卻發現更重要的財富。

RICH,不單是一個願望,更可以是一個指標。
Reading
Investment
Career
Health

對於夜鬼來說,其實最難就是如何比衡,學習與健康。

上班兩星期,開始漸漸熟悉環境,老師的教導言猶在耳,真的要趁青春仍在,努力發奮。

由於人生第一份人工還未到手,儲錢可以先不理,現在的目標,是老師年青時的每日7份報紙和每年50本書。
即每天7份報紙,和每一星期要完成一本書。

我想稍稍改動,每天5份報紙,每一星期一本書,加上每天一個日記,和每星期一次英文學習。

即是我這星期要看完陳雲的執正中文。

e,寫到這裡,立時急屎,希望真的能日日暢通。

2010年6月6日星期日

新工作

怎樣說呢,人生就如過山車,有起有跌。

剛看過自己的報導,跟老細搵食,以為包冇死,怎會變成一個人事鬥爭。星期天,一天白無聊賴,卻做了第一次的磨心。到最後,豐富的日程,變成沒有事幹的閒人,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好事感覺自己上了職場第一課,輸了個機會,卻好像換來一些寶貴的公司小貼士,壞事就是,我真的輸了一個精彩的一天安排,也好像給人一個不怎上進的形象,只求日後同事繼續多加關照,免過一死。

原來公司一直不是請不到人,是請不到適合的人。

當我2nd in成功的時候,正是上一手不過probation之時。我的出現,不是閒置的空缺,而是騎牛搵馬的上司,找到我這隻更好的牛。心頭一震,有點擔心,但我明白,除了寬容以對,也沒有其他辦法。惟有日後,多加努力,出橋出題,努力變成一隻馬.......

上司並非眼見的仁慈,日後還是要顧忌三分,多做幾步。好人小人,還是要繼續摸摸底。一個月培育的時間,看來不是騙人。

資深同事懷才不遇,佔全組人一半,內部矛盾,有兩大勢力,小兵二人,我為其一,其二晚上好心曉以大義。我才恍然大悟,一直在困獸鬥之中。可發揮空間,亦隨此慢慢縮小。

夜夜笙歌,大姐訴說自己的理想,狠批公司之不濟。小兵二人,摸著茶杯,各懷心事。

如此就是一星期。

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

我的老師

其實在大學裡,能夠有一個老師,在每一年自己的生日之裡,都說要請你吃一頓的,也算是不枉過了。我不能說自己人緣好,倒是碰上了合眼緣的,我會盡力的示好,不分男女,所以深交的朋友比較多(也坦白點說,的確是有相對比較多的追求者......)。這位老師,是我大學男伴費高介紹的,沒有他,沒有撮合得到這一段感情。幸好,老師看不到這篇廢話,看到一定反胃,因為她自己的粉絲眾多,也不容我「懶熟」。

飯桌上,我跟她說,我怕死了那些女人的timetable(所謂30歲前結婚生子......下省百字),好像向一眾女大學生判刑,7年後,你的人生將會完結,好趁「光陰仍在,努力發奮」。她提起那些,她所謂有了孩子生活仍過得很好的老師,說了些連她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的話,我只給她白眼,她吃吃地笑,同桌的淑姐畫龍點睛,「我們早已看穿了你」。

是的,從year 2開始第二星期,就感覺這個「手圓臉圓, 貌似麥玲玲」的老師(她自己說的),既聆聽你的觀點,同時又能令你想深一層,令我頃刻對她 的課著迷了。慢慢我才明白,我一直以為自己很特別的想法,其實只是不合乎大家對女性的期望,儘管一直以來我的女性外表,幫了我很多,但我的reluctant,令我讓人感覺我是take-it-for-granted,覺得我不受本份,覺得我理想與實際距離甚遠。

明白了道理,我學懂了調節。一邊我學會了敏感身邊一眾女孩子(和男孩子)的需要(其實有時也有壓力),一邊,我剪了多年的長髮,的確,我想change,是時候改變一下被照顧的形象(儘管在男友眼中,我還是那樣需要他照顧。就是想讓他一個看到這個image啊! (不好嗎?~))。

人說最好的老師不是教曉你很多的知識,而是引導你不斷去思考,去成長,去懂得自己去發掘真正的智慧。當你真的遇上了,的確是一個很微妙的過程。我感恩,讓我遇到她。

回到學校,還在對話當中,她一句「拜」轉身開門入房。原來對著她真的不用有女孩子的神經,我也樂得轉頭就走,來得瀟灑。

大學四年,就這樣就邁向終結。以為還有一點像中學似的眼淚,或許人長大了,明白甚麼帶得走。

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夾死你! 香港人!

笑面虎唐唐昨天突然走上提交「新政改方案」,說比05年方案進步了,經過了一輪公社的補選公投活動,和普選聯的新方案選擇。政府告訴大家,說普選路線圖不合理,留待下屆政府處理。功能組別存廢不講,何時有終極普選不講,如果過了方案,就會取消區議會委任制。

現在怎麼了?買爛玩具送糖,提前送上門,要就要, 不要就罷。

政府無心,無誠意,大家看得出。


行政立法矛盾說了很多年,亦令香港的步伐走得很慢。「曾蔭權不代表我」,任何政黨也不代表我,那些高鐵拉布戰、補選公投戰,還有最低高資也一拖再拖,天價樓市大炒特炒。拉鋸不斷,話知香港死。不單是香港人想當家作主,而是香港人想香港好一點,生活順利一點,不想被邊緣化,提高競爭力。只有一天選票不在我手,我的聲音就不被聽到。那幫自顧自分餅仔的議員,民主派也罷、功能組別也罷,天下烏鴉一樣黑,政治不過是權力分贓遊戲。

泛民議員拿著那個「普選」的道德旗幟,由八九年「fing」到現在。你不厭,後生也厭了。


我必須confess,其實我有一刻真的相信,普選聯的方案有用。at least,他們是一個顧及各方利益的普選方案,欲以小政黨化身功能組別,令商界能維護自身的利益。一人一票的普選方法的確對資方不利,但如果議席較多則可以平衡。(看張文光解釋)我不是公社的朋友,香港大學生有很多還是很希望理性討論。激進的行動小眾做,大眾需要一個實用的advice。一直以來,政黨的民望如此低,就是因為那些半年前除了「2012雙普選」之外,甚麼也做不好的議員,我用時間看他們的新聞也是浪費。(你做了, 我不知道, 也是閣下的問題。)

政治原本就是妥協的藝術。激進份子如公社聯盟,選擇辭職抗議是他們的事。民主黨選擇走溫和路線,謀求對話,是走向妥協的第一步。馬家輝幾月前在明報寫了篇「靠估政治學」的文章,說明了當中的博奕之道。總辭與對話,四個選擇。
1. 總辭 -> 不對話 (政府/保皇黨主張)
2. 不總辭 -> 不對話 (公社主張)
3. 不總辭 -> 對話 (民主黨、普選聯爭取)
4. 總辭 -> 對話 (?!)

只要有良好訊息出現,大眾對總辭的態度立即轉化。


政府如今提早將「番叮」方案,差不多一式一樣的提上立法會。唐唐也解釋了, 多謝你妥協,希望可以繼續溝通。但政府就是鐵板一塊,他們沒有bargaining power給予大家一個普選路線圖,阿爺話過有,你就信啦。(在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框架下,我們已爭取最大的空間提升2012年兩個選舉的民主成分,為落實普選鋪路。) 香港人無力,政府一樣無力。

再講甚麼可以繼續溝通,也是安慰將死之人的說話,良好訊息早已沒有。

現在的博弈回歸到,不支持政改,沒有普選。三、四年時間白過了,05年你試過一次,再死撐,只浪費自己時間。認命吧!~


擾攘了4個多月,不總辭不對話的「自我證實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已相當明顯。

公社自己總辭,逼大家公投,給予公社再次進入議會。即是「公社雖不代表我」,但為了「令民主的火不熄滅」,為了「證明香港人有普選的決心」,為了「證明香港人已經預備好普選」,投公社一票,為正義而戰,站得好高啊!!!! 多宏大浪漫的口號!!!!!!

如今補選被杯葛,公投的意義顯得少了。多了個「毫無誠意」的政改方案,提前浮面,硬性一擊,「夾香港人上枱」。

香港人,夾死未?


人工低、樓價升,大專學歷也三餐不繼,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普選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另是共產黨接管,一起進入陳冠中的「盛世」),你不給我,香港人怨氣只會愈來愈重,又難怪四分一人贊同走激進路線。究竟是民綷,還是民憤?!

公社是否代表我,這一刻已經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我要公投,一洩心頭之恨。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每個人心目中的斷背山

終於有時間和心情,看了這套奧斯卡同志片。電影改篇自普立茲獎得主Annie Proulx的短篇小說,故事講述兩名型男Ennice, Jack(Heath Ledger, Jake Gyllenhaal)因牧羊的工作,需在與世隔絕的斷背山上相處兩月,由最初保持距離到相知相識,到後來性慾難耐短兵相接,繼而展開一段「浪漫動人」的愛情故事。

50年代的美國,同志運動還沒有開始,整個社會、甚至他們自己也無法接受這段「畸戀」。及後兩人離開斷背山,循著文化結婚生子,可生活逼人令他們對昔日感情難以忘懷。四年後相約會面,愛火難再壓抑,每每借釣魚之名幽會。如是者二十年的光陰過去,兩人還是沒有勇氣面對感情。一日Ennice收到Jack的死訊,才知道自己已錯失所愛。

恤衫、牛仔褲,加上皮靴、牛仔帽,典型的美國牛仔形象剛陽味十足,或許很難與同志拉上關係。李安顛覆了西部電影(westerns)類型,活現牛仔的內心矛盾。在情感與現實之間,兩名主角有不同的回應。Jack大方瀟洒、敢愛敢恨,無懼別人眼光,Ennice內斂檢點、規行距步,連自己也不敢面對個人慾望。縱使他們盡力配合現實,世界卻沒有對他們有半點寬容,只有在了無人煙的地方,他們才能赤裸地享受那一片天。導演李安接受訪問時說,每個人心目中也有座斷背山。每個人也想回去過去單純美好的小幸福,但事實上Jack與Ennice從沒故地重遊,最美好的回憶,或許只是一個超脫現實的美化戀事,這才是浪漫。

故事由Ennice拿著小包等開工開始,到他撫摸血跡恤衫自言自語說「Jack, I swear...」結束。他成長了,由起初否認自己是怪人(queer),到後來責難Jack把他變成怪人,到最後希望挽回Jack寄出邀請的post-card,他終於勇於面對自己的「真愛」,縱使已經太遲了。Heath Ledger演活了角色,帶著觀眾觀摩Ennice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個女性去看這個故事,最初也有點反感,不是因為同性戀,而是憤慨當他不肯面對自己的鬱結的同時,同時置老婆的感情於不顧,更一次又一次令Elma懷孕。Ennice是痛苦,Elma的啞忍又是否理所當然?但劇情發展下去,對Ennice的性格了解愈多,就不由自主地多了幾分寬容。畢竟,愛情也不只是是非黑即白。相比之下,Jake Gyllenhaal就有點比下去了,Jack的眼神雖然時刻的迷人,就是少了點幽鬱。

說開怪人,「斷背山」應該深得酷兒理論(queer theory)支持者歡心。一來荷里活本來就甚少男同志電影,二來這個愛情故事,實在寫得太「普通」,「普通」如一般愛情故事無異。酷兒理論一直希望打破同性戀和異性戀的二分法,企圖建立一個多元價值,無需傾向一個固有價值觀的社會。Ennice與Jack沒有分「男」「女」之角,沒有我們實現「gay佬camp camp地」的預期,他們很多時也很暴力、很男性化,除了性取向外,他們與一般西部牛仔無異,無論戲裡戲外(!!),都吸引女士的眼球。那種「普通」,也許是一眾酷兒期待已久。難怪「斷背山」上畫之時,有同志組織籌款於報紙刊登廣告鳴謝製作人員。

"transforming countless lives"有酷兒,也有普羅大眾。「斷背山」當年得到無數獎項,亦得到大眾認同,成為美國史上愛情片票房的第八位。愛情,不一定要是主流,才能打動人心。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志明與春嬌」的精神依賴

臨近sem中,總算打開了忙的序幕。星期天仍然是要出外吃一個令人飽滿的晚餐,才能推動人面對新的一星期。咖啡因的影響,思潮湧現,是時候寫一寫「志明與春嬌」。

也不是因為沒有機會嘗試煙草,單純因為我怕死。自小體弱多病,連煮食的煙都會氣喘,實在想不到甚麼原因「貼錢買難受」。小時對煙民是仇視,長大了才明白有種困擾,需要短時間去排解,煙倒是一個快速的逃逸方法。精神依賴,其實跟喝咖啡沒有甚麼分別,只是對旁人造成的騷擾大大不同。

全面禁煙對於我這些弱人來說,自是大受歡迎,可彭導以此拍成小品,卻是一樣的怡人。(當然,在戲院內,我是感受不到那股煙味。)沒有煙民的共鳴,實在難以了解,在「打邊爐」的過程pick-up的girl,又何以若即若離?或許,當大家要離開各自的comfort zone時,原來彼此的距離,比想像中遠。

與上一作品「破事兒」比較,故事和男女主角實的欠缺描寫。愛情的感覺如煙,卻是平淡之中欠缺細膩。彭導的風格依然,就是淡淡的少了一個高潮,比「破事兒」更「破」。說故事,果然仍走不出起承轉合。

說起「說故事」的形式,想起俄羅斯學者Vladmir Propp,在20年代做了一個不通氣的研究,將一切對故事的幻想都打破了。他分析俄羅斯的童話故事,發覺故事都離不開一個定律:起首->分離->觀察身邊事->出現敵人->掙扎->敵人消失->獎勵->達至平衡。敵人、獎勵都不一定是人類,也可以指是一種價值。離開了這個形式,我們就感覺故事不完滿。

細心一想,每每的故事(特別是愛情故事)也離不開這定律。可人卻不斷的對故事充滿期待,如「志明與春嬌」,換了個煙民愛情故事,又成為「新鮮」。

反正就是定時定候吸一口「故事」,要叫生活變得精彩。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夏日的麼麼茶」的文化工業

難得一天的假期,和小菲吃了一個免費午餐。陽光普照,特別想去沙灘。說起沙灘,竟然說起了「夏日的麼麼茶」。多得有線電視不時重播,我兩竟對這齣愛情小品電影,留下深刻印象。重點是,我兩非常認同陽光與海灘的浪漫,最好還是有個美男(小齊?!)唱一下情歌!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浪花一朵朵」、「快樂不快樂」,歌詞也差不多背了出來。

我們斷定,那種情調,就如電影般,令人如癡如醉。


2000年的「夏日的麼麼茶」上畫的時候,我只有十四歲,那懂甚麼文化工業?只懂投入劇情,把沙灘、美男、結他全收進小小的腦袋裡。當年套票房勁收2100萬,帶紅了拍攝地點樂浪島,也令任賢齊的country songs打進了香港市場。

愛情小品可說是文化工業裡最賺錢的其中一員,不用極大的製作,寫個簡單的起承轉合,找個靚仔、靚女、靚景,基本上已贏了一半。所謂的「文化工業」,其實是由德國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Theodor Ardono, 1903-1969)提出的。他認為媒體製造出來所謂的「大眾文化」產物,如電影、音樂等,皆是計劃製造出來,而目的單純是為了刺激消費而從中獲利。作為消費者,我們不知不覺接收了資本家設定的「意識」(如沙灘代表愛情),也不知不覺地被吸引去加強消費(到外地旅遊)。事實上,自從「麼麼茶」上畫之後,前往馬來西亞樂浪島的遊客不住上升,酒店的價格亦隨之加價,大大促進當地的旅遊業。(如此清楚,是因為我剛剛也surf過一次!很想去啊!) 我們不是阿mi般有個海灘需要出售,也不是如小齊一般是個玩世不恭的青年才俊,只有努力工作,賺錢去外遊過一個「浪漫」的假期。

明白了是這麼一個「愛情毒藥」,卻仍然死心塌地地樂在其中,正是文化工業之威力。近年怕票房不穩,紛紛有電影拍續集。「夏日的麼麼茶」也事隔十年,也於今年開拍第二集了,說的是兩人的婚後生活,當然就是說不是happily ever after,也當然最後還是要happily ever after。其實劇本真的不是重點,怕的是經歷10年歲月的兩位主角,還是夏日的麼麼茶嗎?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大學的價值

到了學士的最後兩個多月,談起大學價值起來。一班老師都興致勃勃的發表意見,一邊讚揚中大的人文精神的傳統,一邊旁敲側擊的論校政。他們慨歎,中大成為香港最後一間「校長由民選變成委任制」的大學,只可幸仍有一班小數教職員願意捍衛「大學價值」、組織工會、成立教育關注組。他們痛心疾首,高層將大學教育變成產業,講求成本效益。在他們的理想中,人文價值才是重心,學術自由無可退讓,深信「大學價值」需要進一步深化討論,因為「價值」才是教育的重點。


不過,大家所謂的「價值」,或許也是則重人文精神的「價值」,與那些高層的「價值」只是觀點與角度不同而已。

即將畢業,感受特別深。

毫不否認,這幾年大學開闊了我的眼界,我遇到很多啟蒙老師,也作了不同的嘗試,同學之間的討論不算熱衷,但也有探討的時候。可那種「追求價值」的「後遺症」,也就是面對現實的恐懼,和一無是處的感覺,已去到縈繞不散的地步!稜角依然的多,不是一件工作的好材料,其實,很怕找工作會「洩底」。讀理科的我,其實很愛科學,常常覺得自己選錯科。不斷問自己:這四年,是白過嗎?

那些那謂的「價值」,在面對現實之時,我真的有懷疑「價值」有多重要?行政人員怕中大被邊緣化,其實也很合理......至少,是合理的「憂慮」啊!如此否定了他們對大學的「一片苦心」、否定他們的「價值」,其實並不合理。


很認同校友阿東的說法,說「價值」不在乎談論,更重要是實踐出來。你可以感覺自己「價值」祟高,他也可以有自己的顧慮,大家既然都是關心中大,接下來的問題應是如何在意見中取得平衡。

記得兩年前訪問校長劉遵義,從中大鬧到滿城風雨的話題說起,由情色版到校園發展,當年感覺學生報一面倒攻擊校政,倒是沒有聽過校長現身說法,<<大學線>>應該為中大人、為公眾梳理好一個故事來。作為一個編輯,我非常肯定我是有一定的偏見,今日再閱文章也非常肯定,我已將我眼看的校長,表達出來:他就是完全不講「人文精神」的校長,他說效益、講賺錢,他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在一個籌找經費的角度來說,他可說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校長,但對於中大人來說,他帶領中大的方針,可說是一個錯配。

老實說,我不相信,每一個中大人也注重「價值」遠高於「大學排名」,也不相信,所謂的「價值」就能否定大學運作的經濟考量。我想做的,就是將「這麼一個校長」展示出來,你喜歡與否可自行決定。

結果,<<中大學生報>>指責我們淪為校長喉舌,還說我們經驗尚淺,被人「利用」也不得而知。當時大部分也叫我一笑置之,可如果那天我選擇發起筆戰,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的「價值討論」。世上的言論自由,不是「順我者倡,逆我者亡」,「gut屎」不是應該在報導上強加於人身上。

那天的控訴,其實是一種「價值欺凌」。

這種欺凌,不應出現。


*********
我不是一個新亞人,但於人文館度過幾許寒暑,也多少對「人文精神」起了祟敬,儘管「中庸」依然是我一直的看法,臨別校園,好好看看新亞校歌,思想價值與現實,堅持與妥協中間,其實有甚麼。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人之尊,心之靈,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
十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精。
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
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MONDAY.COME乃由JLM教授發起,在中午時間,相約師生聚頭對話。)

2010年3月19日星期五

「感官世界」的愛情

那個星期一的課堂,大概大眾也期待著。

四級禁片、director-edition、日本導演大島渚多年來最劇爭議性的電影,這早上,有專程來參與「集體睇四仔」同學,顯得特別亢奮。1976年作品,男女性器官也出齊了,幾乎場場戲也是性愛場面,毫無疑問的「打真軍」,異常的性愛場面,挑戰當代的尺度。

電影以30年代真人真事為藍圖,男主角阿吉在酒館遇上女侍應sada,旋即搭上,展開一段情慾之戀。sada由被動轉為主動,到最後控制阿吉的行為,禁止他與其妻子相好,以刀相脅逼他與年過七旬的女人交合。為了滿足彼此的需要,他們研究出「勒頸」增加快感,結果搞出人命,sada大刀一揮(真的用大刀呀!),阿吉的人留不住,陽具也與她常在。

三十多人,晨早9半,有的一邊咬早餐、一邊看那對癡男怨女交歡,其實還實是有趣,特別是大家驚訝的反應,和早餐引來的怪聲(以為男同學「被激動」了)。最搞鬼還是大美當,刻意將音量較少,以免嚇壞經過的清潔阿姐,好像我們所作所為不見得光。到了大刀揮動的場面,還是出聲按停dvd說受不了。至於我這個從沒看過色情片的小姐,開頭還吃吃的笑,見到阿吉真的塞雞蛋進sada下體,真的忍不住尖叫起來!救命呀!是真的塞進去了!沒有借鏡的!(尖叫一輪,sam即分享他於泰國看「真人騷」,也有如此一幕,塞了進去,再「逼」出來,說自始對女人有恐懼!)

如果色情片的定義,是單純挑起人情慾的話,「感官世界」應該不是色情片。或許交合鏡頭太多,看到後期已經有點累(有男同學睡著了!太誇張了吧!),更有同學指,這片可收阻嚇強姦之效!我只覺得,如果以性愛的角度看這戲,實在看不出甚麼脈絡來。

當然,不少的影評家,會將電影分析成一種當代人對現實的逃避與釋放。他們拿著阿吉與士兵走向相反方向的那一幕,斷定阿吉因為對日本軍屢次出兵打仗的無奈,唯有沈澱於sada的性愛遊戲中超脫,而斷定那套是反戰片。

亦有不少影評家,將sada主宰整個性愛遊戲,而詮釋為女權的釋放。女人不再在性方面,處於被動,成為弱者,更可主動在性愛上充滿要求。以性控制一個男人,不論男人多累,還可以繼續要求。

不過個人認為,不同的大論述之下,「感官世界」或許只是一套簡簡單單的愛情片。性愛鏡頭在一般愛情片也缺席(chick-flick要你哭,不是要你大動神經) ,「感官世界」的犯禁,與愛情片的「純真」論述相違,最好保持距離。但事實上,說到尾,他們兩人之間的愛,不單以性去宣洩,也是彼此之間的交流。

難忘阿吉被sada不斷「苛索」時看著sada的表情,那種憐愛的眼神,那難道不是愛情嗎?sada為了滿足,打醒自己的男人,阿吉仍對著深愛的女人微笑,「這身體是妳的了,妳愛怎麼辦就隨妳吧。」絕不是變態。「不過,要勒緊,不要放手,放手後很痛苦。」面對人生的無奈,他寧願死在「溫柔(暴力!?)鄉」中。

uncoventional的性愛,卻有著一個conventional的悲劇:面對人生的無奈,你可以選擇逃避,像阿吉無法改變戰爭,sada無法得到愛情的滿足,他們以性愛去填補。最後呢,阿吉只有死才脫離痛苦。sada透過性她得到操控阿吉的權力,最後又因性愛,令她失去阿吉。割下阿吉的陽具又如何?身體沒有靈魂,只是一片肉而已。

若以sada角度看女性,似乎也不是對於女權有多大的肯定。sada到了後期,近乎一個瘋婦,一個追求性愛得到滿足的女人,最後淪為瘋癲。儘管那件紅衣多艷麗,衣履底下,還是一個追求性的奴隸。追求性就沒有好下場?其實還是父權啊!

結語

愛情以性換愛,他們最後沒好下場。排除萬難,不理外界閒言閒語,最終也是苦了自己。感官滿足到一個極限,還是要回歸現實。問世間情為何物?閏房之秘不再神秘又是否愛情?反轉豬肚就是屎?性的極至,不是歡愉,而是痛苦,萬物也逃離不過一個限制。人生虛幻,為世所逼,連愛情都捉不住,還有甚麼可以操控?

感官世界,走不出感官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