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歷史酒莊,就有百年數據,我國要追上,除非是買數據,不然,仍要待數百年後,才能與法國一較高下。啤酒/米酒亦然,當然,每一國總有他自己的優勝牌子,you name it,而國人總以此為榮。
酒精這一回事,個人來說,是日常飲料,喜慶節日必備佳品。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本來就是一種情緒助長,開心的更開心(,傷心的更傷心)。科學角度來說,酒精有助血管擴張,加速血液流動,亦有助肌肉放鬆,是以喝酒的人,會臉紅耳熱,微醉時更會渾身乏力(亦容易使出無情力),心情舒暢。醫學証明,每一淺嚐葡萄酒,有助減低心臟病機會。
當然,酒精亦帶來很多的病患,關鍵是你如何看待它。
我不同意「一醉解千愁」,但「酒逢知己千杯少」,本來杯中物非正非邪,你硬要給它套上一個污名,硬說是一個男子氣慨的解愁方式,酒入愁腸愁更愁,倒也真的暴殄天物,浪費釀酒師的一番工夫。
在家喝悶酒的,是怨人,是為山人勿近。壓力太大,靠酒精才能入睡的,就是留意,避免造成依賴。前英國首相貝理雅就試過,因與當時財相白高敦難以相處,終夜以威士忌入眠,最後變成病態。(可名亦曾以冰酒入眠,在此共勉,以此為鑑!)
那些恃醉行兇的,恃醉冒犯的,更是好笑,可名買醉的日子不算多,尚且知道,酒醉三分醒,一言一行,第二天清清楚楚,所有一切發生的事,說自己不情願,完全是自欺欺人。而那他媽的醉駕人士,真是遺禍人間,amina在前,有錢子無牌醉駕在後,今日又一個醉駕學神撞死的士司機,你這群不負責任的人,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簡直有辱所有愛酒亦負責任的司機!
胡言亂語,全因想起傷患無法觸碰酒精,總有點心癢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