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不再是童話:反斗奇兵3

因為工作的關係,到昨天才可一看反斗奇兵3,慢了背了,是的。更想不到是,看一套卡通片,竟然事後覺得心有戚戚然。不知是否現代孩子都老成了,還是彼思的目標觀眾,其實是成人,這個繼集對於孩子來說,未免太深了吧。

玩具主人安仔(andy)轉眼間已變成17歲,胡迪與一眾玩具,發覺自己好運的就在閣樓渡過餘生,更有可能變成垃圾,心裡暗自盤算,隊長軍官離開了,胡迪卻一心要跟從主人。將要入大學的安仔,決定帶胡迪離開,其餘玩具就打算放上閣樓,陰差陽錯下,被送到托兒所。一眾被冷落已久的玩具,以為到了玩具天堂,誰知,在熊公仔勞騷的統治下,卻是人間地獄。安仔即將要出發到大學去,究竟能否趕及回家去?

玩具的歷險旅程,已是反斗奇兵的故事框框。換上了另一個場景、另一班新玩具,笑位往往就是玩具之間的互動。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ken和barbie,這兩個女孩子最愛的玩偶,走路也抄足真實玩具的特點。但即使不說劇本故意在「換衫」和重感情的行為上,取笑ken的「女性」行為有違幼兒教育經常提倡的平權概念,barbie欺騙ken的愛情助朋友脫困,也有點教壞細路。

如果我們一直期待的童話,是一個訊息鮮明的故事的話,反斗奇兵3絕不合格。由起始簡單說明,當時間消逝面對改變,玩具如何自處,故事發展到托兒所,就有點脫離主題。熊公仔勞騷之陰毒,是我不能了解的,一個公仔地位被取替,與故事提倡的「信任」和「成長」沒有太大關係,反而引起觀眾思想,當「另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出現時,我的意義在那?」,單是這個主題,就可以延伸到另一個故事。勞騷最後沒有好下場,似乎就草率處理了這個重要問題,是個非常大的敗筆。

玩具與主人安仔重逢之時,亦是整套動畫的尾聲,雖有過份催淚之嫌,但個人認為對故事非常重要。17歲升大學,還要玩具幹甚麼? 主人安仔長大了,胡迪一心要各玩具做望夫石,最後還是面對「成長」和「改變」,親自要求轉送到另一個小孩之手。安仔不希望捨去多年的朋友胡迪,最後還是放手,讓胡迪有個好歸屬。玩具最終有手牽手,大團圓結局,但對於我這個觀眾來說,還是離不開那種依依不捨,童年再美好,朋友再多,總要有一刻要各自上路,玩具也經歷過滄桑,要面對現實,要分手,要放手,更何況是人類,離離合合,散散聚聚,不管經歷過幾多次,情感還是被挑動。

離場時後排有一大班相約前來睇戲的朋友,吵吵鬧鬧的討論劇情,歡笑與愉悅,令我想起我青梅竹馬的朋友,到現在還經常一起耍樂相聚,我真的萬分興幸,身於香港這個低流動性(low mobility)的社會。我們大多都出來工作了,忙碌起來,不能總是「回到過去」,還有我最愛的中學、大學同學,很想留住固有的生活模式,但畢竟實在有限制,我們都在適應,再次磨合,或會失去,或會溜走,成長總是有種忐忑,就如反斗奇兵,快樂幸福,但午夜夢迴,總會想起,有些感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