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免費報紙大混戰

香港700萬人有5份中文免費報紙,多都睇唔晒,每天拿幾份回公司,一同分享,阿婆多拿幾份,當廢紙換錢。各位傳媒老闆明顯跟低下階層有別一番看法,燒錢入市場,是做大個餅,還是做爛市,大家拭目而待。

05年都市日報發掘無人敢碰的金礦,07年AM730、頭條加入,亦賺大錢,頭條每日近百頁的小報,成為星島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只能歎收費不如免費。《晴報》和《爽報》分別於今年7月和9月加入戰場,昨晚5大免費報老闆/CEO齊齊現身,出席香港廣告客戶商會的論壇,向各大老闆SELL自己,我們各位讀者(終極無實權老闆)看看自己如何被人利用。

經濟日報集團董事總經理麥華章細說倫敦一遊的頓悟:
「之前去倫敦發現小報《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成功之處,其他小報日日都有Page Three Girl,個個都是酥胸半露,有的更上半身全裸,《每日郵報》就專攻女性市場,結果非常成功,還出了一份免費地鐵報Metro。回到香港發現香港沒有一份女性報紙,《晴報》就專攻消費力高的OL,紙質好不會甩色在手袋上,內容又乾淨。(不搞電子平台)網上平台不賺錢,我們是中小企,野心不大。」

如果沿著麥Sir的思路走就會明白,經濟日報集團大部份的刊物,都target男士,坊間看頭條、AM都是師奶、學生(!?),「萬份調查有2成OL不拿免費報紙」,他們是中小企,野心不大,拿到小小利潤已足夠。那眾多投訴「拿不到晴報」的人就要明白,因為閣下公司不在CBD,屋苑不夠高檔次,自然被剔除在內。

不過那2成沒那報紙的OL,究竟有多少人會選擇拿晴報,不拿出iPhone,簡簡單單看看動新聞或是mytv?抑或上上she.com/babykingdom/facebook?不過,我也沒有批評的資格,反正公司在工商廈,又非高消費力一群。

只想起當日與學者淺談免費報市場,將來免費報只是「老人報」,給沒追上digital divide的人看。不只是經濟日報,幾位免費報老闆異口同聲說「網上平台賺不了錢,無一個business model是可行」,仍然在印紙。

合指一算,互聯網走了20年改變世界,facebook用了5年雄霸社交網絡,iPhone用了3年改變智能平台,明年踏入5周年,世界會成甚麼樣子,還不知道,商家佬計過數以大博小不值,只有他,在還沒想清楚「如何賺到錢」的情況下,大投資金,搞多媒體《爽報》,他是黎智英。

他堅信一條新聞,能令你引起購物意慾,如果能將報紙,變成商界平台,就是他的目標。在幾位老闆明箭暗箭飛來說他「走得太前」、「野心大」、「燒錢」,他眼神堅定說了這句全場至「型」的說話(可能在廣告客戶/股東聽來是惡耗):「我真不知道如何能賺到錢,我會一路錯一路試,對於我們是很大投資,但我們會做,因為值得。」

那一刻,我真的感覺他是喬布斯上身!

老師晚上聽我瘋言瘋語,不忙一把拉我下來:「世界那麼多Steve Jobs,得一個是成功,其餘的,嘿嘿!蘋果的股價已由07年的高位,蒸發8成多。他在台灣搞電視失利,今次賭仔搏輸了,很難翻身。」

我反骨,希望他搏贏。因為當我手執《經濟學人》推薦的booklist,既不能copy,亦不能直接跳去Amazon買書,令人無名火起;因為我每天看動新聞,看鄭少秋+狼人每天都笑出聲;還有那些可愛的動物片段;轉念再預視自己未來的經濟能力,和我相類似擁護新媒體的一群,或許至少在5年後,才能成為麥Sir眼中的高消費力的目標觀眾。成王敗寇,很快就會知道。

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一

MIT的創意

香港常說搞創意產業,搞來搞去都只是搞了氣氛,搞不好硬件。當然,由無變有需要時間,但學習就要從最高學府吸取道理。

麻省理工MIT的Media Lab你或許沒印象,但當我們說起他們的產品,包括可摺合式的city car、剛推出市面的社交機械人、沒有小腿的教授研發的義肢.... 你會眼前一亮。
可摺合電動車CityCar
社交機械人
沒有小腿的教授Hugh Herr研發的義肢.

今年新上任的實驗室總監伊藤穰一昨日到港大演講,講及media lab的運作與成功因素。「Media Lab的成立本是為了收容那些與現有學院格格不入的人,但現在就變成跨學科的研究所。我們很幸運是學校唯一一個跨部門,兼自行發配研究資金的實驗室。正因為跨部門,當Hugh Herr發現安裝智能義肢後,引發神經再生,我們立刻可以找實驗室內的組織科學家與他們合作。

伊藤本身是第一代的互聯網人,亦是免費瀏覽器Mozilla Foundation的參與者,並是鼓吹資源共享組織Creative Commons的台柱之一,他認為只有「分享」,才會令創意流轉得快,集思廣益,更令創意無邊界。因為你不熟悉的範疇,總有人幫忙。

當年互聯網誕生,就曾有兩爭論,究竟是政府和大財團主導研發,客戶再付費使用,還是容讓用家自由發揮,集思廣益,看看帶來甚麼效果,再一步步修正:「Google的出現成本極低,但如果給大電訊公司做,可能用上10年都未必成功。」

從互聯網亂中有序,再從錯誤裡修正的經營模式,有Google、維基百科、Youtube、Twitter等等,而大家眼內看為「潮物」的蘋果(因為他不是網站,而是硬件商出身),走的封閉路線正是異數。「Facebook見自己的data愈來愈有價值,難免有走封閉的壓力,但他們忘了,facebook的成功,是資訊開放所成就。」

伊藤建議學生(其實是生活大道理,所有人適用),亦不需要太在意按計劃而做,因為反正所有事的效果,永不在自己計劃之內:「Youtube初起步的時候,只是一個給人放短片尋伴侶的網站,當然完全不受歡迎,但他們後來見myspace大受歡迎,於是將youtube功能置入myspace,結果一炮而紅。」

「日本人每一天都有固定會議,這些會議不會帶來創新。」他與大前研一一樣,痛心疾首國人忽略創意:「不要因為局限自己,以為自己的想法別人都有,就放棄不去想去做。我們太多人進入大學,目的只為拿張紗紙離開大學,找份好工作。而賺錢的工作,往往只是每天重覆做一樣的事情,那時你就會不停問自己,我在做甚麼。」

「我們的幼稚園教育很好的,讓你玩讓你嘗試,一上到小學就出問題。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學化學,而不是寫程式?我們(media lab)想表達,其實人生不斷都是幼稚園(life-long kindergarten)。」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給喜歡上剋星的你

給喜歡上剋星的你

每個人心裡總有「那些年」,我的,卻是「那些年,我安撫過的男孩」,你是其中之一,多年前坐在我身旁隨時準備叫囂,要我好不容易的按下你。有一天,你纏著我陪我回家,我這溫柔的大好人,聽著你不願告訴朋友的感情事,,大二,就是這麼令人懷緬的一年。那年,我多了你這個男性朋友。

你知道嗎? 菲給你安了個花名,她總是用那種高八度誇張的聲線,形容你送給我的小禮物,可能你總覺得我喜歡吃的吧,小小的蛋糕,還有生日親手製的蛋糕。人很容易受高八度的聲線感染,我總對他們說,你分手了,太悶,剛好我能轉移視線,是種療傷方法吧。那時,我真的這樣認為,過一陣子你就會好起來。

一陣子,就隨著我越洋過海,也隨著你越洋過海,過了很久很久。再次見面,我就徹徹底底,成為你命中的剋星。老實說,我從不信這回事,我是教會長大的孩子,剋星總是開玩笑的吧,想你轉移視線。那天,你又分手了,我又聽了很長的故事。現在才告訴你吧,那時我總覺得你也未免太硬頸,哄一下女朋友都不行,你總是搖搖頭,要一去不回頭。好型啊。

漫長的找工作旅途,我逃避了,你卻選擇在遊戲很多次很多次很多次很多次。那年,待業的你像洩氣的氣球,愁雲慘霧。你不會知道(你亦也許知道的),那天你告訴我,你幾乎不開電話我是如何驚訝。那時我想,如果我可以令你開心一點,就好。

當然,我是剋星,其實應該離開你,你就會諸事順利。說笑的,雖然我慢慢開始相信.....

從你告訴我,你要入冊半年,至半年後,見證著你穿起制服。想不到,你這個叫囂份子,竟然臣服在紀律底下,並徹底愛上了。改頭換面,是形容你的吧。

那天,你穿起制服,扮認真地回答眾位市民的無聊問題。阿SIR,我打從心底覺得你好型!雖然,下班穿起便服的阿SIR,又變了小男孩,扮貓扮狗叫,樂壞了我。

你知道嗎? 那些日子,米每天都不滿我這不滿我那,你卻每一天向我介紹令你有紀律的部隊,還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姐姐。你是介入我和米的關係嗎? 我倒感覺你像我們互調角色的安慰我,我總是一直一直簡簡單單的這樣認為。也像你看景象看浮力看得悶了,我跟你說說笑談談心。也沒甚麼說要甚麼,就是彼此有彼此就好。

擁有夢想的人是最美麗的,常常想,我想在你身邊,沾一些動力、紀律就好。但遺憾人總是自私,我失戀了,總想人哄,特別是放工的那一剎。米仔做不到的,你每天都在等我電話,說一句兩句,阿SIR被逼候鐵人,被逼聽怨女呻吟要釣金龜。看著你愈來愈瘦,真叫人不忍。我知道,我很擅長討愛,就如happy討食物一樣,得一想二,你也很難抗拒。呵呵。

有無數無數次,我把你從歸途中喚了出來。那天,不是你擁著我的緣故,而是我看出,我討得太多,我怕你要傷心了,因為我不能付出甚麼,去滿足你的期望。

說清楚了,也不知是否說清楚了。我沒有說,這一天,我滿腦子都是你。沒有說,因為說了,只是圖添煩惱。

你若是真的領養我多好。

不知那一天再見,你會否又分手了?

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

失戀是一種病

「世上疾病有種潛服期,我潛服了一月有多,終於病發,一般人叫它做失戀,學名叫作... individualization from commitment of relationships。」

你聽得哈哈大笑,伴著我鬧著玩:「那有甚麼病徵,告訴大夫我。」

「不開心、無心工作(你立即問: 單純是這原因嗎?)..也是的,總是無心機做任何事... 」已經想不到其他了。

「我也明白,那種loneliness確不好受,我有時候也如此感覺,畢竟生活改變了。」

「也不是loneliness,是emptiness。為什麼不work? 我總是問自己。」

「那你覺得為什麼會不work?」大夫上身了。

「因為大家性格,和經歷不夠吧。當人生太多uncontrollable的事,自己又控制不到,就發脾氣在人身上...」

「誰經歷不夠?你?」

「當然不是我啦! 」

「哦, 還是責怪別人呢。那你想要甚麼?」

「甚麼要甚麼?」

「就是關係裡想要甚麼」

「我想要.... 支持吧。當然支持有沒有我也能生活,我最想是他快樂。」

「那他怎樣能快樂?他想要甚麼?」

「我想, 他希望我在身邊。」

「對呀, 這是你最沒法能做到的事。其實你早就明白,你的生活早就被太多事充斥,太多uncontrollable的事,連你自己也控制不到。我在這角度尚且能明白你的處境,但作為一個close relationship裡,接受不了很正常,因為關係,需要時間維持。」

「......唉。」

「明白我為什麼說你不適合拍拖吧。」

「儲錢買姑婆屋吧。」

「哈, 新居屋計劃等緊你!」

「我會抽的!哈哈。」

「又不用那樣灰心的。」

「聽聞1人不算是家庭」

「那領養的算甚麼?」

「未結婚不能領養。」

「啊是嗎」

「不如你做下好心,領養我算了。」

「領養你? 我怕我們買不了置安心,過了quota。」

「叫得做領養,我當然不會工作。」

「哈,但過多幾年,我都會過4萬呀..」

「那你申請宿舍算了..... 」

「據我所知,你吃的也不少.....(下省千字)哈, 這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被拒絕了。灰。。

「能夠在那麼晚時間裡,有人聽我說話,其實已經很好。晚了,睡吧。」

「現在幾點了? 其實我不知道。」

「2點了,快點睡。」

「天啊,明天我是虫。」

「早抖了。」

「.. 早抖。」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喬布斯還給了香港甚麼?


一代教主退下來。

喬布斯70年代與朋友創立蘋果,80年代被人踢出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他另起爐灶,創立彼思動畫(Pixar),著名作品有Toy Story Series(反斗奇兵)、Finding Nemo(海底奇兵)等,成功爭取多少人的眼淚(及後彼思售予迪士尼公司,較新的作品Up令小妹由頭喊到尾,但中文譯名還是「沖天救兵」,十年如事,感歎!)96年喬布斯回朝,教主將頻臨破產的蘋果,靠音樂播放器ipod翻新。不做市場調查的他,憑感覺,07年將iPhone推出市面,10年推出iPad,將電訊市場戰線拉闊至流動平台,蘋果股價節節上升...

故事,現在才開始。

工作裡,我實在不止一次,聽到「因為iPhone」、「多謝steve jobs」,他們每一個,都是企業CEO,追科技浪潮的香港先鋒。07年是個關鍵一年,iPhone出台令一眾蘋果迷瘋狂外,企業家腦袋急速運轉夠靈活的,App市場就成了安身之所。

無論你有沒有讀過商業,一個新市場出現,誰最快跑進去,也許是「行先死先」,亦有可能是佔盡先機。根據市場調查機構Forrester Research估計,至2015年,app市場將會是380億美元(近3千億港元!)的生意,蘋果令市場成形,以後經驗和技術,就是所有app開發者的reward。

「呢個掂!真係掂!」郭氏兄弟在手機市場鑽空子多年,老哥郭秉鑫在WEP世界闖蕩過,賣過wallpaper、小遊戲,iPhone出現,蘋果令綠蓄茄「Green Tomato」成為app界數間龍頭企業之一,BMW全球app,就是出自GT手筆。

郭氏小弟郭挺年見機會來了,帶領著研發小隊,製作了手機買戲票一站通app 「Hong Kong Movie」,而對講機app「Talkbox」亦於熱愛講電話中東、內地熱爆。公司月入數千萬元,Talkbox亦將分拆發展,向著港產Twitter進發。

說「多謝steve jobs」的是引入捉蝴蝶app iButterfly來港的另一App開產者龍頭cherrypicks,老闆趙子翹曾一心拿著投資者的數億元投入內地SMS市場,結果一場金融海嘯將如意算盤打至稀巴爛。忍痛賣出業務的他,從iPhone身上看到曙光。

那天他在starbucks企圖以pacific coffee蝴蝶優惠券給我買咖啡失敗外,他心智堅定的說「solomo」(不是粗口,而是social、local和mobile)將是未來的趨勢,做好軟件,那怕風高浪急。

教主並不是帶來蘋果3550億美元的市值,還盛載一個個乘勢而起的青年人夢想。有工程師變身展覽設計公司老闆,沾手寫App泊得政府大碼頭,亦有27歲師兄磨拳擦掌嘗試他第三個創業大計....假如喬布斯可以,為什麼我不能? 在地產霸權呼聲不斷、年青人失業率近2成的香港裡,他們懶理或是擊進、或是被生活壓至變形的同輩,埋頭苦幹追夢,等待一天蛻變成功破繭而出,與地權政治抗衡,在數據世界裡尋找生存空間。

喬布斯年屆56歲,經歷過胰臟癌,今年初再度因健康問題請假,上周三正式請辭CEO一職,由COO Tim Cook接任。有人認為巨星殞落,蘋果未能保住地位,老實說,我沒有蘋果股票,市場出現良性多元競爭,對消費者總是好。

由智能手機、流動平台、至市場期待更具顛覆性的雲技術(cloud computing),最終走向那方向,很快就有下一位年青才俊補上。然而教主改變的市場風景,在歷史上遺下深深的足印,和眾"ching"的夢想,有如彼思動畫的感動,依樣長青。




=======
我必須confess,我第一件蘋果產品,叫ipod nano,在我耳朵還可以承受分貝的日子,就送給弟弟用了,再用上蘋果,是iPad2,至今還是在摸索階段。我沒對教主和蘋果有多少情感,不過,我再不能說我討厭蘋果。當家中80多歲的婆婆,都能夠知道蘋果,能夠在ipad上食指大動,他的確有他的能力,我不可能再討厭他。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2264

22年了,六四周年,華叔不在,艾未未「被失蹤」,劉曉波的空櫈,趙連海的哭訴,碰上周六的六四,幾多人會去表明心跡,很快就知道。

平反六四,薪火相傳,學界早就對這每年鼓動人心的議題感到興趣,怎麼眾多的香港人,未有親歷其事,未有被鎮壓,沒有受過壓逼,卻多年來堅持伸張正義,日日拜金、對社會冷感香港人突然似是換了臉,乖乖的到維園集合,燭光足夠照亮銅鑼灣的夜空,22年,從沒間斷。

母校教授陳文近幾年都會招人到維園做問卷,去年發表的調查顯示,受訪者有近27%於89年未曾出生,27%於89年時少於6歲,大多透過學校和互聯網得知六四的內容,得出一個薪火相傳的結論。

09年身在荷蘭,與北京朋友就六四事件起了一個激烈辯論,她當時還少,但透過親人告之,當年的確有不少人,乘大學生靜坐趁火打劫,並非軍人一面倒鎮壓學生,亦有軍人被流氓殺害,不用武力鎮壓中國早就完蛋。那是中方「維穩」的思維,至今仍已套用在不少人身上。當然,身為香港人一個本能反應,就是回應「若維護一個政權比人民性命還重要,那不要也罷」,從上而下的家長制,非香港人那杯茶。

林沛理早於09年寫下「虛假的道德優越感」,直指港人的六四情意結,源於尋找面對大陸的一個道德安身立命之所,踩在這一個道德高地,即使小小的香港受了多少輔助,「大香港」依然能屹立不搖,香港的本土意識就能鞏固,我絕對同意。以道德高地製造內地人為「他者」,是港人自回歸後唯一一個較為站得住腳的地方。

一銀兩面,港人多年來維護的,亦引以為榮的,是本地的法制和自由,是以僭建風波接二連三,傳媒對此樂此不疲,為要在公平公正的大意識下有個交代,這在內地人眼裡,我們都是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傻人,而非既得利益者,對我們的自由就極為羨慕。

不過,當身在其中,這種價值又是否不值一錢?本土意識又是否沒用處?這就要認真思考香港如何自處。假若法制人權自由正是香港立足,足以令香港不致成為內地眾多城市的其中一員,叫阿爺繼續光照我們這片土地,我想這個虛假的道德優越感應該存在。不過堅持裡頭,我們應該檢討自己的視點,不應是針鋒相對,除之而後快的心態,而是對國家一種改變的渴求,一種示範,但胸襟先要廣闊。

昂山素姬日前在港大與港人視象對話,起首就說「people should not be categorized as smart or stupid, good or evil, there are only Learners and non-learners」,被軟禁多年,對軍政府的評價是,「他們只是學得比較慢,我希望他們學得快一點」。

堅持,不是單靠口舌,還有紀律,不是暴力,而是理性爭取。

香港人要走這條路,要學的,還有很多。

共勉之。

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廣仲陪我去青康藏高原

廣仲第一次去紅館去騷,我也第一次去現場看廣仲,別人在紅館勁歌熱舞,他嘛,一個人拿著結他,唱著吃早餐、看彩虹、大說無聊、說我是白痴,有觀眾會認為內容乏善可陳,觀眾就是看他在陽明山上砌模型也吃吃地笑。

毫無疑問,廣仲的聲線動人淳厚,更重要的是,他對世界、對生活有一份純真和樂觀。

盧廣仲於台灣淡江大學一年級時因車禍住院,表哥送上一支結他,從此踏上音樂生涯,08年推出第一隻專輯,名為「100種生活」,細細道出他生活的一點一滴,對早晨、對考試、對愛情,就是如他的歌聲一樣,要盡情、盡力去擁抱。


有人說過,將事情看得複雜並不算了不起,能夠將複雜事情簡單化才是有才。


廣仲的音樂,簡單得叫人感動得想哭。


那夜,我看見很多一臉稚氣的西裝友,也有不少便裝的潮人,他是屬於我們的年代,還對世界有抱有一點點的希望,還是身仍由己,還是沒太多負擔。


廣仲掛著那燦爛的笑容勉勵你每天還是得堅持去吃早餐,去尋找聰明的彼岸,感謝那些鼓勵你的,亦不要太在意離你而去的人,堅持自己,尋找自己的步伐,其他人怎樣看,SO WHAT?最重要能自我娛樂,人生會變得很精彩。


YEAH!



2011年5月25日星期三

一脈相承

一直自欺欺人謂文字是工具,只要寫得通順流暢、言之成理便可,無需計較文字修飾,雕琢粉飾,反而更為失真。看著一年多前,還在大學裡,我寫的一篇又一篇文章,反而更為動人有想法,儘管想法都是幼嫩,文筆竟是新不如舊。

工作磨人,磨滅人身,亦磨滅人心。沒有想法,隨風擺柳,竟連一點感情也沒有。失去風花說月的能力,失去去思考、被感動的日子,這一天,就連書寫的能力也沒有。

很可怖。

跟曾官說話,明白我已在同一位置停留太久,甚至更退一步。

轉啊轉,我需要更多stimulation。

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

BONUS

人生派第一次的BONUS, 值得紀念的日子, 因為終於覺得, 公司待我不薄。

那天我跟天父說,飛機票我會自己處理,不作聲,希望天父給我多一點BONUS,救濟一下貧窮小可名。上帝的恩典總夠人用,我知道,我對你有信心,你會為我安排,我就全然交托。

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

2011年5月23日

我真的希望,今天是最後一次,把沒有做好的事延遲去做,最後因誤了DEADLINE而變成錯失機會,我知道或者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希望,這是最後一次。

*********

今天,米仔再說一次分手,說了3個多小時,我也不知道那究竟有沒有結果的愛情,能支持多久。但希望這是最後一次,糾纏了2個月了,分不分手也作個了斷。

今天,你說,我給我一個星期安靜,去好好學習大家相處。

我覺得,我需要尋找一些失落了的能力,一些失落了的自信,然後,我才可有這將來。

我累了,我時間表延後,夠了,我要追趕追趕追趕。

或許,就給我一點能力去改變。

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潘多拉小盒子

希臘神話裡,世界第一個女人潘多拉,因抵不住誘惑,把盒子打開,將不幸帶到世界上。因為智慧之神雅典娜拒絕給潘多拉智慧,所以她行事從不動腦......

若把世上一切醜惡怪罪予潘多拉,其實就是亞當的原罪論一樣,將責任推卸。

小盒子放滿小花,一次又一次吸引我去採,實在分不清,那到底是傾慕,還是令人扣緊心弦的愛情。我痛苦得走去向鯨魚先生訴苦,他溫柔指責我,為了一個認識個多月的人,忘了自己相處了十多年的朋友兼男朋友,到底說不過去。


這天的我忙碌起來,再次抖擻起來,慢慢將情緒放下,一分一分去建立自己。

既然小盒子要合上,由他去吧。你追趕他,還要很多努力,就趁現在好好努力吧!

總有一天,你會拍得住他,配得起他。

2011年4月9日星期六

瑞士之旅

雪山、湖水、富裕、生活,瑞士這處地方絕對惹人暇想,無他,一切優質生活全在於一身,作為參觀者,還是一個分文不花的觀察者,惹人羨慕,理所當然。我嘛,活過數星期的折騰當中,剛踏上24歲的人生,我走到這歐洲美麗小國,讓我在踏足這西歐版圖上,再沒有缺少。

真的,到瑞士,或去就沒有一種目眩的意亂情迷,就如回家一樣,夜裡在街道轉,早上睡在草地上,當然,也有工作的時候 -- 陽光伴著我們走了數天,沒有甚麼比這一切更好。

瑞士人亦曾經由無到有,由販賣勞力(僱傭兵)至今日成為世界第一有錢國民,簡單、熱情,黑錢還在洗,但對環境,他們有一份承擔,藍天放晴,照得綠草如茵,當然亦有核電問題的擔憂。


在瑞士看科技,人與人之間,也是一個個exploration。我們有位高權重的搞氣氛台長,有溫柔的旅遊dj,亦有心如棉花的好男孩、絕世好住家男人,也有滿佈鮮花的小盒子,而我這個怕被人看穿的玻璃盒,聽了很多道理,很多的故事。

學了幾個小道理:
1. 寫專欄不能寫自己的故事,因為那是你last reserve
2. 只要專一,追求你所熱愛

是時候看看用甚麼去fill in我這個玻璃盒。

***********

我打開了小盒子的心。

其實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已打開了小盒子了,他告訴我他家裡的故事,沒有可親近的人,想離開追求自己所想,但卻很想很想很想被愛。為了人,他可以放下書本,他也會主動與剩下的人說說話。他更嚮往感覺。

那他自然很容易與我這個敏感,又愛聽人說話,又愛逗人玩的這麼一個人,相處得很快樂。

我明白,那片草地,只有我們兩人,才可靜靜休息,再多一個,又變開會或是開台。

已記不起那時開始,他就不時拖著我的手,然後微笑著看著我,有時候緊得,我也被觸動了,雖然,很多時候還是覺得他很可憐,想得到照顧。我知道,我並不是他需要的那種,溫柔。

瑞士又變了個夢。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2011年

今年目標: 離開公司

但離開公司之前, 先把所有事情學好.

1. 學好理財
2. 多讀ECON, NEW MEDIA的書
3. 學好梳理內容

教會:
1. 為每一個組員代禱, 為小羊守望
2. KEEP住靈命

不學好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