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

張曼娟

張曼娟我沒看,直至看見身邊同事的迷戀,也直至看到同事買了她的新書《女人的幸福》,才開始對她有點注視,(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好咬文嚼字的人,買來買去都是心理學的書..),她對女人那種想辦法解脫的筆觸,是女性主義的路線,好,難得工作有機會,就要見一下真人。

上星期在光華新聞社,作為新聞主任的她以一身灰色長裙子華麗登場,如明星一樣,與傳媒告別。我其實沒有對她有太多愛戀,抽離的視點,我想先別把她過份偶像化。

她在港居住9個月,以名星的姿態當上宣傳大使,後來龍應台上任台灣文化局長,這女人就辭職返家,其實我對兩女人是否相爭沒太多興趣了解,我只知道,香港將有文化局,盛傳那人叫許曉暉,商界出身,本地藝術家對她了解甚少。自問「活在自己的世界」的張曼娟,稱許曉暉是9個月來少數認識的朋友,她認為非文化人作文化局長沒問題,更重要的是,她對文化了解認識有多深。而要推動文化,這才女認為,應先好好處理場地問題。

張曼娟指,認識許曉暉是在今年4月,她舉辦「童書節」的活動,與肓有一女的許曉暉言談甚歡,令她感到許「是一個願意聆聽的人」。她不認為,文化局長需由文化人來擔任:「如果我是個作家,我只偏坦我所喜歡的(藝術),我能夠做好局長的工作嗎?」她認為,文化局長畢竟是一個行政岡位,局長只要尊重文化以及理解藝術亦可勝任。

她在港做過文化活動,觀眾熱情、惟場地不足,辦台灣音樂節時更見困難:「保安不斷叫我們聲浪小一點,我心裡很想說,這是搖滾,如何小聲一點?」她希望未來香港有文化局後,政府能正視場地的問題。

她認為港台兩地交流,台灣較熱情,她眼內看成一場戀愛,一個被動,一個主動,她亦希望CY上場,可以令港台好好「戀」上一場。

或許身在福中不知福,台灣文化界紅人張曼娟也對這片文化沙漠特別鍾情,皆因這裡的人,讓她留戀不已:她曾有港人好友,經常帶她穿梭香港的大街小巷、吃東西,幾年前,好友離開了,剛好光華給她邀請來港,她就來,給自己一次治療,好好看清香港。9個月已過,她發現香港在保育已做得不錯。

她最愛的,是港人「媽媽聲」的尖東1881舊水警總部。她柔聲歎道,能將一個橫跨幾個世紀的建築,保存得這麼漂亮很不容易:「雖然我明白你們很希望裡面有多一些香港特色小店,但作為遊客,其實不會太在乎有沒有香港特色在裡面。」她亦愛與城市發展節奏脫離的交通工具:「香港這麼快,為甚麼要保存電車?我感覺不可思議!」

香港對六四的堅持,亦是她愛香港的原因:「以後台灣和香港會一直注視對方,從對方所發生的事情去得到養份。讓人們過他們想要的生活。」

她勉勵港人面對種種困難,要自己爭取:「一個夠成熟的社會,是不會仰賴政府的,是要靠人民的力量,是人民去督促政府改變,而不是政府給你好環境去安居樂業。當大環境讓我們不滿意時,才會產生出人民的力量。我看到了香港人民力量慢慢形成,自我意識慢慢出現。」眼前婉約的女子,精神有著文人的硬朗骨子,她不是愛情小說家,言談細膩、思想浪漫,卻著地得很。

部份內容取自同事作品:
《經濟日報》22日報導 「愛戀香港的女人」 張曼娟返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