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大學的價值

到了學士的最後兩個多月,談起大學價值起來。一班老師都興致勃勃的發表意見,一邊讚揚中大的人文精神的傳統,一邊旁敲側擊的論校政。他們慨歎,中大成為香港最後一間「校長由民選變成委任制」的大學,只可幸仍有一班小數教職員願意捍衛「大學價值」、組織工會、成立教育關注組。他們痛心疾首,高層將大學教育變成產業,講求成本效益。在他們的理想中,人文價值才是重心,學術自由無可退讓,深信「大學價值」需要進一步深化討論,因為「價值」才是教育的重點。


不過,大家所謂的「價值」,或許也是則重人文精神的「價值」,與那些高層的「價值」只是觀點與角度不同而已。

即將畢業,感受特別深。

毫不否認,這幾年大學開闊了我的眼界,我遇到很多啟蒙老師,也作了不同的嘗試,同學之間的討論不算熱衷,但也有探討的時候。可那種「追求價值」的「後遺症」,也就是面對現實的恐懼,和一無是處的感覺,已去到縈繞不散的地步!稜角依然的多,不是一件工作的好材料,其實,很怕找工作會「洩底」。讀理科的我,其實很愛科學,常常覺得自己選錯科。不斷問自己:這四年,是白過嗎?

那些那謂的「價值」,在面對現實之時,我真的有懷疑「價值」有多重要?行政人員怕中大被邊緣化,其實也很合理......至少,是合理的「憂慮」啊!如此否定了他們對大學的「一片苦心」、否定他們的「價值」,其實並不合理。


很認同校友阿東的說法,說「價值」不在乎談論,更重要是實踐出來。你可以感覺自己「價值」祟高,他也可以有自己的顧慮,大家既然都是關心中大,接下來的問題應是如何在意見中取得平衡。

記得兩年前訪問校長劉遵義,從中大鬧到滿城風雨的話題說起,由情色版到校園發展,當年感覺學生報一面倒攻擊校政,倒是沒有聽過校長現身說法,<<大學線>>應該為中大人、為公眾梳理好一個故事來。作為一個編輯,我非常肯定我是有一定的偏見,今日再閱文章也非常肯定,我已將我眼看的校長,表達出來:他就是完全不講「人文精神」的校長,他說效益、講賺錢,他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在一個籌找經費的角度來說,他可說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校長,但對於中大人來說,他帶領中大的方針,可說是一個錯配。

老實說,我不相信,每一個中大人也注重「價值」遠高於「大學排名」,也不相信,所謂的「價值」就能否定大學運作的經濟考量。我想做的,就是將「這麼一個校長」展示出來,你喜歡與否可自行決定。

結果,<<中大學生報>>指責我們淪為校長喉舌,還說我們經驗尚淺,被人「利用」也不得而知。當時大部分也叫我一笑置之,可如果那天我選擇發起筆戰,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的「價值討論」。世上的言論自由,不是「順我者倡,逆我者亡」,「gut屎」不是應該在報導上強加於人身上。

那天的控訴,其實是一種「價值欺凌」。

這種欺凌,不應出現。


*********
我不是一個新亞人,但於人文館度過幾許寒暑,也多少對「人文精神」起了祟敬,儘管「中庸」依然是我一直的看法,臨別校園,好好看看新亞校歌,思想價值與現實,堅持與妥協中間,其實有甚麼。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人之尊,心之靈,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
十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精。
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
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MONDAY.COME乃由JLM教授發起,在中午時間,相約師生聚頭對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