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關係,到昨天才可一看反斗奇兵3,慢了背了,是的。更想不到是,看一套卡通片,竟然事後覺得心有戚戚然。不知是否現代孩子都老成了,還是彼思的目標觀眾,其實是成人,這個繼集對於孩子來說,未免太深了吧。
玩具主人安仔(andy)轉眼間已變成17歲,胡迪與一眾玩具,發覺自己好運的就在閣樓渡過餘生,更有可能變成垃圾,心裡暗自盤算,隊長軍官離開了,胡迪卻一心要跟從主人。將要入大學的安仔,決定帶胡迪離開,其餘玩具就打算放上閣樓,陰差陽錯下,被送到托兒所。一眾被冷落已久的玩具,以為到了玩具天堂,誰知,在熊公仔勞騷的統治下,卻是人間地獄。安仔即將要出發到大學去,究竟能否趕及回家去?
玩具的歷險旅程,已是反斗奇兵的故事框框。換上了另一個場景、另一班新玩具,笑位往往就是玩具之間的互動。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ken和barbie,這兩個女孩子最愛的玩偶,走路也抄足真實玩具的特點。但即使不說劇本故意在「換衫」和重感情的行為上,取笑ken的「女性」行為有違幼兒教育經常提倡的平權概念,barbie欺騙ken的愛情助朋友脫困,也有點教壞細路。
如果我們一直期待的童話,是一個訊息鮮明的故事的話,反斗奇兵3絕不合格。由起始簡單說明,當時間消逝面對改變,玩具如何自處,故事發展到托兒所,就有點脫離主題。熊公仔勞騷之陰毒,是我不能了解的,一個公仔地位被取替,與故事提倡的「信任」和「成長」沒有太大關係,反而引起觀眾思想,當「另一個一模一樣的我出現時,我的意義在那?」,單是這個主題,就可以延伸到另一個故事。勞騷最後沒有好下場,似乎就草率處理了這個重要問題,是個非常大的敗筆。
玩具與主人安仔重逢之時,亦是整套動畫的尾聲,雖有過份催淚之嫌,但個人認為對故事非常重要。17歲升大學,還要玩具幹甚麼? 主人安仔長大了,胡迪一心要各玩具做望夫石,最後還是面對「成長」和「改變」,親自要求轉送到另一個小孩之手。安仔不希望捨去多年的朋友胡迪,最後還是放手,讓胡迪有個好歸屬。玩具最終有手牽手,大團圓結局,但對於我這個觀眾來說,還是離不開那種依依不捨,童年再美好,朋友再多,總要有一刻要各自上路,玩具也經歷過滄桑,要面對現實,要分手,要放手,更何況是人類,離離合合,散散聚聚,不管經歷過幾多次,情感還是被挑動。
離場時後排有一大班相約前來睇戲的朋友,吵吵鬧鬧的討論劇情,歡笑與愉悅,令我想起我青梅竹馬的朋友,到現在還經常一起耍樂相聚,我真的萬分興幸,身於香港這個低流動性(low mobility)的社會。我們大多都出來工作了,忙碌起來,不能總是「回到過去」,還有我最愛的中學、大學同學,很想留住固有的生活模式,但畢竟實在有限制,我們都在適應,再次磨合,或會失去,或會溜走,成長總是有種忐忑,就如反斗奇兵,快樂幸福,但午夜夢迴,總會想起,有些感慨。
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
中國教育 由廁所做起!
雖然同事對潘石屹的印象不甚了了,但個人認為,以一個暴發戶來說,他的眼光也真獨到。房企的事,有甚麼要寫的,都寫過了。反而起廁所的事,幾天了還是心癢癢的非寫不可。
「有朋友諷刺我,頭未顧好就顧屁股。」我慶幸,潘石屹沒有因這朋友改變主意。4年前,公司的慈善基金開始在中國搞品德教育,為了讓孩子學好正確用廁的方法,他們開始在學校建廁所。在天水這一個偏遠的地區,沖水廁所實是奢侈。但作為一個局外人,絕對認同他們的教育理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打破中國「硬件一流、軟件九流」的天下大笑話,其實廁所實是一個好開始。
這位內地房地產SOHO中國董事長,被喻為「最據詩人氣質的房地產領袖」,我看來,只因他出生寒微之餘,卻不急於洗底。童年的艱苦,在城市人眼裡,這叫浪漫。
生於甘肅天水一貧困村落,批鬥的年代,婆婆是地主,爸爸是右派,生活沒有好過。小學的椅子桌子都用泥土做,寫字要放木板(會"拮"穿桌子),冬天要帶錦布(以免凍壞屁股),由村跑去鄉,再跑去縣,再去蘭州,最後到北京求學,發現老師教學水平一山還有一山高,立心希望下一代比自己活得好,眼界要闆,視野要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做了十幾年慈善工作,終於發覺中國學校硬件也差不多,可品德教育,就沒有人說過。「要走出去跟不同的人交朋友,品德就是最好的裝備。」請了加拿大學者,設計了小學教材,教小學生19種品德。城市學校也沒有德育科(香港很少,都在幼稚園教完了),天水市就來一個先行先試,教刷牙、教洗手、教責任、教愛心。
利字當頭的中國大陸,即使老師受過培訓,學校也不納入課程。「第一年最困難,幾乎要絕望。」最後還是講關係,靠面子,爭了個機會。行了4年,有小女孩路不拾遺,抱著二十萬紙睡覺,死不讓父母獨吞,要交到公安局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小學這年紀,幾乎是一個照板煮碗的海棉,我不懷疑那成效。)
上過大學的女校長終於正視兒童健康問題,體檢之下發現小女孩多患婦科病,原來是廁所衛生出了問題。貧窮的天水市,遇著了潘石屹這個老鄉,3年內起了三、四十座廁所,有自來水沖廁,連同品德教育培訓,每年花上千萬人民幣。
不要以為很容易,6歲的小學生習慣已成,時間不能撥回2,3歲日子,校長要在劃線、印腳印、自己監督用廁姿勢,最後還做了report予潘石屹(姑且先相信不是造假)。單是誰出錢買廁紙,亦爭論不休。「有人說SOHO中國出錢,我說不成,他們應該學會承擔這個責任。」最後還是有心人出手相助,問題才解決。
要將農村帶向文明,其實比起樓更困難。
不過科技的進步,帶來了一點方便。沒有自來水的地方,有甚麼辦法?世事無奇不有,天下還真有有心人。潘石屹在「萬能的微博」上求助,竟然真的有個深圳的男人,抱著一個瑞士人設計的旱廁模型來。
天水的孩子,看來也比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幸福,因為鄉村出了個有錢人。「市長問孩子知道我是誰,孩子指著市長說,我知道,你是潘石屹,我樂壞了。」
這種單純的奉承,應該比很多城市內拍馬屁的說話,來得好聽。
「有朋友諷刺我,頭未顧好就顧屁股。」我慶幸,潘石屹沒有因這朋友改變主意。4年前,公司的慈善基金開始在中國搞品德教育,為了讓孩子學好正確用廁的方法,他們開始在學校建廁所。在天水這一個偏遠的地區,沖水廁所實是奢侈。但作為一個局外人,絕對認同他們的教育理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打破中國「硬件一流、軟件九流」的天下大笑話,其實廁所實是一個好開始。
這位內地房地產SOHO中國董事長,被喻為「最據詩人氣質的房地產領袖」,我看來,只因他出生寒微之餘,卻不急於洗底。童年的艱苦,在城市人眼裡,這叫浪漫。
生於甘肅天水一貧困村落,批鬥的年代,婆婆是地主,爸爸是右派,生活沒有好過。小學的椅子桌子都用泥土做,寫字要放木板(會"拮"穿桌子),冬天要帶錦布(以免凍壞屁股),由村跑去鄉,再跑去縣,再去蘭州,最後到北京求學,發現老師教學水平一山還有一山高,立心希望下一代比自己活得好,眼界要闆,視野要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做了十幾年慈善工作,終於發覺中國學校硬件也差不多,可品德教育,就沒有人說過。「要走出去跟不同的人交朋友,品德就是最好的裝備。」請了加拿大學者,設計了小學教材,教小學生19種品德。城市學校也沒有德育科(香港很少,都在幼稚園教完了),天水市就來一個先行先試,教刷牙、教洗手、教責任、教愛心。
利字當頭的中國大陸,即使老師受過培訓,學校也不納入課程。「第一年最困難,幾乎要絕望。」最後還是講關係,靠面子,爭了個機會。行了4年,有小女孩路不拾遺,抱著二十萬紙睡覺,死不讓父母獨吞,要交到公安局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小學這年紀,幾乎是一個照板煮碗的海棉,我不懷疑那成效。)
上過大學的女校長終於正視兒童健康問題,體檢之下發現小女孩多患婦科病,原來是廁所衛生出了問題。貧窮的天水市,遇著了潘石屹這個老鄉,3年內起了三、四十座廁所,有自來水沖廁,連同品德教育培訓,每年花上千萬人民幣。
不要以為很容易,6歲的小學生習慣已成,時間不能撥回2,3歲日子,校長要在劃線、印腳印、自己監督用廁姿勢,最後還做了report予潘石屹(姑且先相信不是造假)。單是誰出錢買廁紙,亦爭論不休。「有人說SOHO中國出錢,我說不成,他們應該學會承擔這個責任。」最後還是有心人出手相助,問題才解決。
要將農村帶向文明,其實比起樓更困難。
不過科技的進步,帶來了一點方便。沒有自來水的地方,有甚麼辦法?世事無奇不有,天下還真有有心人。潘石屹在「萬能的微博」上求助,竟然真的有個深圳的男人,抱著一個瑞士人設計的旱廁模型來。
天水的孩子,看來也比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幸福,因為鄉村出了個有錢人。「市長問孩子知道我是誰,孩子指著市長說,我知道,你是潘石屹,我樂壞了。」
這種單純的奉承,應該比很多城市內拍馬屁的說話,來得好聽。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八爪魚保羅的成名之路
八爪魚保羅的成名故事,有點叫人啼笑皆非。
第一次見他出現在有線,心想德國人原來都好呢味野,以為求神問卜只係亞洲人的愛好。那知他估親都中,準過晒所有投行的所謂科學的世界杯報告,真係有d明剃大行眼眉。小妹從來都不信咩「神算」一類的講法,或許自從在澳門的賭場上,見過賭台連續開14舖大,你就會明白,原來保羅估中八舖有咩出奇,不過是或然率1/16的機會,比起1/28,還差得遠呢。
不過這種「預測未來」的能力,對現在炒風熱烈的世代,有甚麼好過跟一個似是贏了很多舖大的旺人買大細!最特別是,這隻八爪魚跟其他未卜先知的動物不同,他是有名字啊!還要叫保羅!真有點鄰居的味道!就等於,到現在我也記憶深刻,15歲時在英國暑期遊學的時候,「遇」到一個吸塵機,叫HENRY,多親切的名字!明明是個普通的吸塵機,就是因為一對眼睛,一個名字,也就永留在我的心中。名字的力量,倒真厲害。
「喂,保羅,咁都估中好野呀!得閒飲茶!」有人如此跟保羅說,我不覺得驚奇。因為保羅,是個有名字的八爪魚呀!
直至兩台有線直播保羅的預測,我才覺得,這個世界可能有的缺少了甚麼。
直播的決定,由我那時實習開始,我就很不了解,甚麼值得直播,甚麼不值得。或許我對新聞的定義比較高,總覺得這樣有點像今日睇真d... 「各位,而家有八爪魚保羅預測世界盃賽事,一齊睇睇。畫面見到,是保羅,和將會比賽的兩個隊伍,保羅將會選其中一個膠箱內的青口......」萬一保羅一時決定不了,花上時間考慮,不知電視台會否cut呢? 我和朋友笑了很久。
原來八爪魚很聰明,今天訪問海洋公園時,負責人說,八爪魚可以學一次就乖,還可以訓練狗一樣訓練八爪魚,不過八爪魚的壽命,一般都只有3-6個月... 那即是保羅很快就會歸西!! 多國還說甚麼保護保羅,facebook上有560幾個傻仔,說要「強烈要求」海洋公園請保羅來香港。人家都快要死了,還來香港?!?! 不過不要緊,反正隻隻八爪魚其實也差不多樣,換了你也不知道。
英國傳媒笑說英國出了唯一的英雄,就是這隻生於英國的保羅。或許當人發現,原來那些自稱很pro、很有經驗的人,就是一隻八爪魚也不如。想深一層,這個笑話,原來帶點幽鬱,又諷刺。香港人呢?還真的以為保羅很可愛,以為保羅有甚麼特別,認真simple and naive。
德國水族館說,保羅任務完成了,送他一個大力神盃,不知保羅此刻在想甚麼。或許他在想,很快就要生蛋,就要絕食面對死亡。而我呢,只常在想,香港又會否出到一隻保羅?假如有的話,我想大家關心的,應該是他多重、賣幾錢、和是否好味。
第一次見他出現在有線,心想德國人原來都好呢味野,以為求神問卜只係亞洲人的愛好。那知他估親都中,準過晒所有投行的所謂科學的世界杯報告,真係有d明剃大行眼眉。小妹從來都不信咩「神算」一類的講法,或許自從在澳門的賭場上,見過賭台連續開14舖大,你就會明白,原來保羅估中八舖有咩出奇,不過是或然率1/16的機會,比起1/28,還差得遠呢。
不過這種「預測未來」的能力,對現在炒風熱烈的世代,有甚麼好過跟一個似是贏了很多舖大的旺人買大細!最特別是,這隻八爪魚跟其他未卜先知的動物不同,他是有名字啊!還要叫保羅!真有點鄰居的味道!就等於,到現在我也記憶深刻,15歲時在英國暑期遊學的時候,「遇」到一個吸塵機,叫HENRY,多親切的名字!明明是個普通的吸塵機,就是因為一對眼睛,一個名字,也就永留在我的心中。名字的力量,倒真厲害。
「喂,保羅,咁都估中好野呀!得閒飲茶!」有人如此跟保羅說,我不覺得驚奇。因為保羅,是個有名字的八爪魚呀!
直至兩台有線直播保羅的預測,我才覺得,這個世界可能有的缺少了甚麼。
直播的決定,由我那時實習開始,我就很不了解,甚麼值得直播,甚麼不值得。或許我對新聞的定義比較高,總覺得這樣有點像今日睇真d... 「各位,而家有八爪魚保羅預測世界盃賽事,一齊睇睇。畫面見到,是保羅,和將會比賽的兩個隊伍,保羅將會選其中一個膠箱內的青口......」萬一保羅一時決定不了,花上時間考慮,不知電視台會否cut呢? 我和朋友笑了很久。
原來八爪魚很聰明,今天訪問海洋公園時,負責人說,八爪魚可以學一次就乖,還可以訓練狗一樣訓練八爪魚,不過八爪魚的壽命,一般都只有3-6個月... 那即是保羅很快就會歸西!! 多國還說甚麼保護保羅,facebook上有560幾個傻仔,說要「強烈要求」海洋公園請保羅來香港。人家都快要死了,還來香港?!?! 不過不要緊,反正隻隻八爪魚其實也差不多樣,換了你也不知道。
英國傳媒笑說英國出了唯一的英雄,就是這隻生於英國的保羅。或許當人發現,原來那些自稱很pro、很有經驗的人,就是一隻八爪魚也不如。想深一層,這個笑話,原來帶點幽鬱,又諷刺。香港人呢?還真的以為保羅很可愛,以為保羅有甚麼特別,認真simple and naive。
德國水族館說,保羅任務完成了,送他一個大力神盃,不知保羅此刻在想甚麼。或許他在想,很快就要生蛋,就要絕食面對死亡。而我呢,只常在想,香港又會否出到一隻保羅?假如有的話,我想大家關心的,應該是他多重、賣幾錢、和是否好味。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笑傲江湖?
高考完結的弟弟無事,拾起家中金庸的《笑傲江湖》舊卷。被問及內容,不由再次拿起愛書一看。這套小說,我真的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每通宵達旦、不能自已。
金庸於小說完結之時,評價男女主角為「隱士」,不甘於為世、為利慾所束縛,眼內只有情的態度,最為叫人喜愛。我慢慢明白,原來人看書,還是一個個慰藉的過程。一看再看,原來還是自己崇尚自由,不得志之下看著令狐沖天生天養,仍受萬人景仰。誰說香港人沒有英雄,只是我們渴求是另類英雄,是出世,而非入世。
相處得很好的同事快要離開,難免有點傷感。同齡說說話的人,竟然就是一個,心裡明白走出去實是好事。不知下一手是誰,離離合合、散散聚聚,祝福姊妹,不由得怕孤獨,也心知未來一月前路堪虞。聽著同事的傲走江湖大計,想起自己的一年傲骨,今日卻錢包空虛,眼下空虛,實不知為何而活。要享樂遊戲,也無不可,只是現在總想著爸媽過去節慳省儉的養大我和小弟,其實我也不知我可否超越他們,至少也不要成為負擔。
笑傲江湖談何容易? 跳出利慾薰心的魄力,其實根本沒有信心。
本想寫一大篇指罵那些沒有計劃的小朋友,但回頭一想,也這樣大的年紀,再講多無謂。更何況,人生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要活一個怎樣的人生,我選擇了,你也選擇了,或許我們根本沒有選擇,是機緣選擇我們,也罷了。方向舵應如何扭,我自己也沒有想清楚。
金庸於小說完結之時,評價男女主角為「隱士」,不甘於為世、為利慾所束縛,眼內只有情的態度,最為叫人喜愛。我慢慢明白,原來人看書,還是一個個慰藉的過程。一看再看,原來還是自己崇尚自由,不得志之下看著令狐沖天生天養,仍受萬人景仰。誰說香港人沒有英雄,只是我們渴求是另類英雄,是出世,而非入世。
相處得很好的同事快要離開,難免有點傷感。同齡說說話的人,竟然就是一個,心裡明白走出去實是好事。不知下一手是誰,離離合合、散散聚聚,祝福姊妹,不由得怕孤獨,也心知未來一月前路堪虞。聽著同事的傲走江湖大計,想起自己的一年傲骨,今日卻錢包空虛,眼下空虛,實不知為何而活。要享樂遊戲,也無不可,只是現在總想著爸媽過去節慳省儉的養大我和小弟,其實我也不知我可否超越他們,至少也不要成為負擔。
笑傲江湖談何容易? 跳出利慾薰心的魄力,其實根本沒有信心。
本想寫一大篇指罵那些沒有計劃的小朋友,但回頭一想,也這樣大的年紀,再講多無謂。更何況,人生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要活一個怎樣的人生,我選擇了,你也選擇了,或許我們根本沒有選擇,是機緣選擇我們,也罷了。方向舵應如何扭,我自己也沒有想清楚。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跑跑跑
工作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到處見世面。
也莫過於人家明知的green,依然對你客客氣氣,因為有求於你。
有怪莫怪,希望受訪者明白傳媒生態,有時候也無法如我所願的報導,也無法present一個好型的你出來。我盡力在後面盛讚你了,希望你看得出我的努力。有時候news,總要扭一扭你費盡心機鑽研的活動,還把你畫成漫畫,也只好怪你的pr遲遲send不到相給我,畫到咁,我都唔想的。我其實很佩服你,夠膽說出香港人對六四,只在自我感覺良好,這是我不想承認,但不能否認的事實。我覺得你很型,真的,但作為新聞人,我不能捧得你太高,也不想醜化你。
希望你明白吧。
****************************************
林沛理:虛假的道德優越感
發表 由 林佩理 在 六月 8, 2009 在 亞洲週刊.
港人原本具自卑感和罪惡感,卻因有了六四,確立了自己面對大陸的道德主體地位。
我接下來要發表的有關「六四」的言論可能會引起某些人反感,甚至憤怒,所以讓我先在這裏表態:跟很多香港人一樣,我贊成盡快平反「六四」。對中國政府來說,平反「六四」不僅是應該做的事情(the right thing to do),也是明智、合乎其自身利益的事情 (the sane thing to do)。那些嘗試為血洗天安門廣場找藉口的辯護士(apologists),以及企圖從中國近二十年來取得的經濟成就去反證(vindicate)中國政府的鎮壓決定正確的所謂務實派(pragmatists),不論在道德上與邏輯上都站不住腳。
道德的問題早有公論,在這裏只談邏輯。消費者與投資者無須也無法掌握沒有遺漏的「完全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也可以在市場上做明智的決定。同樣道理,我們無須知道有關六四的一切,也可以對這宗歷史事件作出成熟、合理的判斷。中國無疑在六四之後二十年來在經濟方面屢創佳績,可是如果說這就是事實勝於雄辯,證明中國六四當日狠下心腸的做法正確,那就是犯了因果倒置、將「in spite of」(儘管) 當成「 because of」(由於)的典型邏輯謬誤。至於將屠城的責任歸咎於學生的不肯妥協和學生領袖的權力鬥爭,則是一種常用的「怪責受害者」(blame the victim)策略;其荒誕與對邏輯的扭曲,等於說一名夜歸女士被強姦,罪魁禍首不是行事的色魔,而是女士所穿的短裙和背心。
正因為六四呈現出一幅道德清晰度(moral clarity)異常明確的圖像,它每一年都給香港人一個挺直腰杆、攀上道德高地的機會。香港人爭取平反六四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政客誤導和自以為是的傳媒推波助瀾之下,他們所萌生的虛假道德優越感(false sense of moral superiority)。
一個快樂的妓女令人痛心疾首,一個穩定繁榮的殖民地則令人義憤填膺。香港對自己的殖民地身份從來甘之如飴,甚至沾沾自喜、戀戀不捨;對英國這殖民地主人從來唯命是從。在被英國統治的一百五十五年歷史中,香港從未出現過一個重要的反殖民統治英雄——李小龍不過是個電影明星而已。香港人的「靜好歲月」和「安穩現世」建基於與殖民者的共謀和合作。這種串通式的殖民主義(collusive colonialism)是香港得以成功的另一個骯髒秘密(dirty secret)。香港常被稱為經濟城市,其實經濟城市這個委婉詞隱含對香港人唯利是圖、只懂追求物質享受而對中華民族缺乏承擔的嚴厲批評。
香港人的自我形象和自尊長期建立在他們創造、累積和追逐的財富之上,並嘗試用金錢來補償他們對民族和國家的虧欠。的確,每一次香港人對大陸同胞的捐款和救濟,都隱約有贖罪(redemption)的含意。可是,九七之後至今接近十二年,大陸已經由香港的窮親戚(poor relative)變成恩主公(benefactor),一次又一次撐起香港的經濟。從經濟的角度而言,大陸不只是香港的現在,也成為了香港的未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可以如何面對一個他們曾經出賣過,今日卻反過來照顧他們的父親?若果沒有六四,香港人的自卑感和罪惡感將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因為有了六四,他們確立了自己面對大陸的道德主體地位。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不管在殖民歷史上他們做過甚麼事情,也不管在今天他們怎樣倚賴大陸,他們在道德上畢竟是優越的,而他們對六四的立場就是明證。
這種道德上的優越感掩蓋了香港人與大陸的關係這方面應作的檢討,使香港人可以面不紅、耳不赤地一方面對大陸的人權和社會政策口誅筆伐,一方面對它的大恩小惠照單全收。這其實是一個在道德上無法站得住腳的立場(a morally indefensible position)——你既要咬那隻餵你的手,又要張大嘴巴讓它餵。這也解釋了大陸為何對香港人對民主、人權,以至平反六四的訴求那麼無動於衷。畢竟,香港人還沒有向大陸好好證明過,他們願意為民主和正義這些價值放棄確實的經濟利益。
也莫過於人家明知的green,依然對你客客氣氣,因為有求於你。
有怪莫怪,希望受訪者明白傳媒生態,有時候也無法如我所願的報導,也無法present一個好型的你出來。我盡力在後面盛讚你了,希望你看得出我的努力。有時候news,總要扭一扭你費盡心機鑽研的活動,還把你畫成漫畫,也只好怪你的pr遲遲send不到相給我,畫到咁,我都唔想的。我其實很佩服你,夠膽說出香港人對六四,只在自我感覺良好,這是我不想承認,但不能否認的事實。我覺得你很型,真的,但作為新聞人,我不能捧得你太高,也不想醜化你。
希望你明白吧。
****************************************
林沛理:虛假的道德優越感
發表 由 林佩理 在 六月 8, 2009 在 亞洲週刊.
港人原本具自卑感和罪惡感,卻因有了六四,確立了自己面對大陸的道德主體地位。
我接下來要發表的有關「六四」的言論可能會引起某些人反感,甚至憤怒,所以讓我先在這裏表態:跟很多香港人一樣,我贊成盡快平反「六四」。對中國政府來說,平反「六四」不僅是應該做的事情(the right thing to do),也是明智、合乎其自身利益的事情 (the sane thing to do)。那些嘗試為血洗天安門廣場找藉口的辯護士(apologists),以及企圖從中國近二十年來取得的經濟成就去反證(vindicate)中國政府的鎮壓決定正確的所謂務實派(pragmatists),不論在道德上與邏輯上都站不住腳。
道德的問題早有公論,在這裏只談邏輯。消費者與投資者無須也無法掌握沒有遺漏的「完全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也可以在市場上做明智的決定。同樣道理,我們無須知道有關六四的一切,也可以對這宗歷史事件作出成熟、合理的判斷。中國無疑在六四之後二十年來在經濟方面屢創佳績,可是如果說這就是事實勝於雄辯,證明中國六四當日狠下心腸的做法正確,那就是犯了因果倒置、將「in spite of」(儘管) 當成「 because of」(由於)的典型邏輯謬誤。至於將屠城的責任歸咎於學生的不肯妥協和學生領袖的權力鬥爭,則是一種常用的「怪責受害者」(blame the victim)策略;其荒誕與對邏輯的扭曲,等於說一名夜歸女士被強姦,罪魁禍首不是行事的色魔,而是女士所穿的短裙和背心。
正因為六四呈現出一幅道德清晰度(moral clarity)異常明確的圖像,它每一年都給香港人一個挺直腰杆、攀上道德高地的機會。香港人爭取平反六四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政客誤導和自以為是的傳媒推波助瀾之下,他們所萌生的虛假道德優越感(false sense of moral superiority)。
一個快樂的妓女令人痛心疾首,一個穩定繁榮的殖民地則令人義憤填膺。香港對自己的殖民地身份從來甘之如飴,甚至沾沾自喜、戀戀不捨;對英國這殖民地主人從來唯命是從。在被英國統治的一百五十五年歷史中,香港從未出現過一個重要的反殖民統治英雄——李小龍不過是個電影明星而已。香港人的「靜好歲月」和「安穩現世」建基於與殖民者的共謀和合作。這種串通式的殖民主義(collusive colonialism)是香港得以成功的另一個骯髒秘密(dirty secret)。香港常被稱為經濟城市,其實經濟城市這個委婉詞隱含對香港人唯利是圖、只懂追求物質享受而對中華民族缺乏承擔的嚴厲批評。
香港人的自我形象和自尊長期建立在他們創造、累積和追逐的財富之上,並嘗試用金錢來補償他們對民族和國家的虧欠。的確,每一次香港人對大陸同胞的捐款和救濟,都隱約有贖罪(redemption)的含意。可是,九七之後至今接近十二年,大陸已經由香港的窮親戚(poor relative)變成恩主公(benefactor),一次又一次撐起香港的經濟。從經濟的角度而言,大陸不只是香港的現在,也成為了香港的未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可以如何面對一個他們曾經出賣過,今日卻反過來照顧他們的父親?若果沒有六四,香港人的自卑感和罪惡感將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因為有了六四,他們確立了自己面對大陸的道德主體地位。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不管在殖民歷史上他們做過甚麼事情,也不管在今天他們怎樣倚賴大陸,他們在道德上畢竟是優越的,而他們對六四的立場就是明證。
這種道德上的優越感掩蓋了香港人與大陸的關係這方面應作的檢討,使香港人可以面不紅、耳不赤地一方面對大陸的人權和社會政策口誅筆伐,一方面對它的大恩小惠照單全收。這其實是一個在道德上無法站得住腳的立場(a morally indefensible position)——你既要咬那隻餵你的手,又要張大嘴巴讓它餵。這也解釋了大陸為何對香港人對民主、人權,以至平反六四的訴求那麼無動於衷。畢竟,香港人還沒有向大陸好好證明過,他們願意為民主和正義這些價值放棄確實的經濟利益。
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
如果我可以為你留下片字
離家兩天,與世界全完脫節,打開報紙,方知我國藝術大師吳冠中經已離世。我與藝術無甚交情,只在閱報時,稍稍聽聞過他的往事。他將中西畫風合二為一,將水墨畫與油畫之精髓帶到去另外一個層次。更重要的,是他受我國大小有錢人歡迎。去年北京瀚海春季拍賣會上,長卷作品《長江萬里圖》以5700萬天價售出,刷新其作品市場紀錄。而我呢,不知就裡,竟然只為吳冠中留下一個「畫出銀紙」的膚淺描述。最後五幅贈予香港的水墨畫,我並沒有看過。就是如此,在飯廳裡,看著行家的報導,我看到自己的渺小,看到自己眼光的淺窄,看到自己的幼嫩。我竟然為了迎合公司,而沒有問過自己的心。
如果我可以為你留下片字,我希望寫:
國畫大師吳冠中獨愛香港,再贈五水墨畫予藝術館。
之前與同事,討論了一會,究竟寫吳老是90歲還是91歲才好?畢竟他還沒有生日。
想不到,他竟然過不到..
更想不到,因為這一個短稿,令我看著吳老去世的報導,心有點難過。
*************************************
附上陳雲的評論
明報 2010年6月27日
政改無間道(I)
——長毛辱罵司徒華之謎
【明報專訊】密使的出現,令事態逆轉。我要說的,不是中共密使與香港民主黨,而是說本版編輯與我。近日香港政壇顛三倒四,迷陣重重,貧道退出政壇,撰文為樂,原本要多忍一段時日,待到一切塵埃落定,既成事實之後,才逐步點明真相的。不過,星期五中午,政改方案整體通過,我與編輯Helen女士在電話閒談半小時之後,燃點起我心中一團火,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我要做偉大戰略家嘅理想。我感覺到我嘅呢個moment,要爆啦……
長毛何解明知故犯,授人以柄?
民主黨為何不參加五區「公投」?曾蔭權為何與余若薇辯論?民主黨為何臨危轉軚,領受罵名?劉慧卿何解高調走向民建聯和工聯會的支持者之群,風騷招搖,惹人妒恨?長毛為何不辱罵司徒華為老狗、老懵懂甚至懵上心口,偏偏要罵他「cancer 上腦」,而且三番四次在傳媒和議會自投羅網,務求成為議會的討論焦點,最後被逐出議事廳為止?
遲來先上岸。貧道只拆解最後一個謎團,其餘便會如骨牌花瓣一般,層層剝落,露出真相。我當然可以和盤托出,大爆煙花,但恐怕有些讀者心血不足,抵受不住一次過的衝擊。來日方長,慢慢談吧。
周瑜打黃蓋,愈打愈可愛
港產電影《無間道》裏面的「傻強」(杜汶澤飾)說:「如果有人明明在做一些事,又心不在焉地看著別人做另一些事,他一定就是臥底。」這是最低級數的間諜識破術。不過,識破簡單的間諜,也夠用了。電影之中,傻強終無點破陳永仁(梁朝偉飾)的臥底身分,還不惜犧牲,掩護了陳永仁,飛車迎救,送陳永仁一程,使到陳永仁完成使命。長毛抹黑自己,拯救了司徒華,送了民主黨一程,我「畫公仔畫出腸」了,大家明白了吧?
然而,識破間術的全局部署(master plan),就不是傻強式的智力應付得了的,即使讀爛《孫子兵法》,看爛《特務凌凌漆》(周星馳主演),也不得要領。貧道縱橫多國,今日退隱江湖,不妨道出心得,啟發後學。最重要的間術識破法是:看間術,要看後果,不要看過程,甚至人物也不必理會。洞悉先機、了知終局(end scenarios)之力,有時是先天的智力,有時可以在情報集團鍛煉。智力,經典的IQ,是比新興的EQ(情緒智商)或者AQ(抗逆力)更為基本的決勝要素。而IQ之中,最重要的是記憶力(memory),記得春秋戰國、魏晉三國乃至二次大戰與美蘇冷戰的驚天間術,便知道香港政改之局,只是小菜一碟。
政改的後果是什麼,很多人的想像力有限,也就無法預知終局,識破真相。這裏我只講一點,不及其餘。長毛辱罵司徒華,自我抹黑,後果是在政改付諸表決之前,預先局部恢復司徒華乃至民主黨的名譽。經長毛一罵再罵,拒不道歉,司徒華便由退而不休、晚節不保之黨團大老,恢復名譽,變成民主老前輩了,連帶民主黨的悲痛忠實擁躉,也稍為回心轉意了。無疑,這是煽情爛戲,但有效力。
稍知間術(間諜之術)的人,或者讀通《三國演義》的人,便知道這招是「周瑜打黃蓋」,三十六計之中,叫苦肉計……《左傳》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道歉一句,如果真心知錯,有益於大局,也有益於名譽,何樂而不為?且侮辱病人,犯了天下之大不諱,長毛一向急公好義,飽讀詩書,又久經江湖,精通托洛茨基派(托派)的戰術,遇到激烈示威,連警察都靠他安撫青年民眾的,豈會犯此革命幼稚病?貧道乃黃老道術之士,且熟讀托派著作,與長毛乃精神同道,今日拆破迷局,並非是要為長毛平反(他也根本不須平反),而是要讀者領會何謂間術。畢竟,國共內戰、抗日戰爭及美蘇冷戰的時日過去,即使看了李安的「色.戒」,也只是當作情色電影,忘了何謂用間之術。其實,「色.戒」裏面的間術,是最基本的美人計,比起苦肉計之精密,級數低很多。
神機與共業
長毛按捺不住,最終露了尾巴,他澄清對司徒華的一句「癌症上腦」之言,強調是衝口而出,「並無密謀」,自己的行為跟社民連無關,自已被攻擊,司空見慣,最重要是香港何時真正普選云云。重覆一次,他說辱罵司徒華「並無密謀」。這是鬼拍後尾枕(Freudian slip),不知有心還是無意。神級的間術,是依照大計(master plan),驅使各路人馬,順其自然,無意之間被人推上舞台,當了棋子,連自己都不知道。神級的master plan,是領袖躲藏在後或根本不需領袖的,猶如拉登的分裂黨團,由「神機」引動,毋須主腦駕馭,各路英雄按照本性及本位,互相碰撞,形成層層遞進的大局。
黃老道家的內典《黃帝陰符經》,稱此為「神機鬼藏」。神機之局,一切如神差鬼遣,即使識破,也無法擒拿主腦的,因為人人不知大局,根本沒有主腦。佛教叫這做「共業」,是彼此因緣聚合,相摩相盪之後,形成的結果。這些都是中華密學。所謂密學,是師徒之間以心傳心的,即使公開說穿了,你也學不到,甚至你會嘲笑輕蔑一番哩。
長毛與盟友互保之策
長毛在新界東選區的票,足夠有餘,八十後運動及五區「公投」之後,多有進帳,不妨「自殘」一下,分一些票給民主黨的鄭家富(如出選)或其他盟友。這叫連橫互保。即使他失票過多,落選了,重新走回街頭,也不礙事。看官,從後果來看事情,是不是清晰得多了?
就此打住,政改無間道(I)寫完了,續集或前傳,看過(I)之後,其餘可看可不看的。怪論講完,回到真實。上星期三下午,立法會政改決議第一日,我與幾個密使,交替在皇后像廣場的廣播台之前閒談,感覺到有人走近旁聽,有晃動手提電話做樣交談其實是拍攝的,也有在褲袋裏按鍵錄音的。上面的某些解讀,各位看官讀到的時候,已經遲了四日。當然,我在上星期二,已在《信報》略為披露,又整整早了五日。
神機為體,時機為用。神機之外,時機(Timing)很重要,在執行的層面上,甚至可以說,時機就是一切(Timing is every thing)。諸位讀者,即使是遲,已比很多人早悉先機了。
如果我可以為你留下片字,我希望寫:
國畫大師吳冠中獨愛香港,再贈五水墨畫予藝術館。
之前與同事,討論了一會,究竟寫吳老是90歲還是91歲才好?畢竟他還沒有生日。
想不到,他竟然過不到..
更想不到,因為這一個短稿,令我看著吳老去世的報導,心有點難過。
*************************************
附上陳雲的評論
明報 2010年6月27日
政改無間道(I)
——長毛辱罵司徒華之謎
【明報專訊】密使的出現,令事態逆轉。我要說的,不是中共密使與香港民主黨,而是說本版編輯與我。近日香港政壇顛三倒四,迷陣重重,貧道退出政壇,撰文為樂,原本要多忍一段時日,待到一切塵埃落定,既成事實之後,才逐步點明真相的。不過,星期五中午,政改方案整體通過,我與編輯Helen女士在電話閒談半小時之後,燃點起我心中一團火,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我要做偉大戰略家嘅理想。我感覺到我嘅呢個moment,要爆啦……
長毛何解明知故犯,授人以柄?
民主黨為何不參加五區「公投」?曾蔭權為何與余若薇辯論?民主黨為何臨危轉軚,領受罵名?劉慧卿何解高調走向民建聯和工聯會的支持者之群,風騷招搖,惹人妒恨?長毛為何不辱罵司徒華為老狗、老懵懂甚至懵上心口,偏偏要罵他「cancer 上腦」,而且三番四次在傳媒和議會自投羅網,務求成為議會的討論焦點,最後被逐出議事廳為止?
遲來先上岸。貧道只拆解最後一個謎團,其餘便會如骨牌花瓣一般,層層剝落,露出真相。我當然可以和盤托出,大爆煙花,但恐怕有些讀者心血不足,抵受不住一次過的衝擊。來日方長,慢慢談吧。
周瑜打黃蓋,愈打愈可愛
港產電影《無間道》裏面的「傻強」(杜汶澤飾)說:「如果有人明明在做一些事,又心不在焉地看著別人做另一些事,他一定就是臥底。」這是最低級數的間諜識破術。不過,識破簡單的間諜,也夠用了。電影之中,傻強終無點破陳永仁(梁朝偉飾)的臥底身分,還不惜犧牲,掩護了陳永仁,飛車迎救,送陳永仁一程,使到陳永仁完成使命。長毛抹黑自己,拯救了司徒華,送了民主黨一程,我「畫公仔畫出腸」了,大家明白了吧?
然而,識破間術的全局部署(master plan),就不是傻強式的智力應付得了的,即使讀爛《孫子兵法》,看爛《特務凌凌漆》(周星馳主演),也不得要領。貧道縱橫多國,今日退隱江湖,不妨道出心得,啟發後學。最重要的間術識破法是:看間術,要看後果,不要看過程,甚至人物也不必理會。洞悉先機、了知終局(end scenarios)之力,有時是先天的智力,有時可以在情報集團鍛煉。智力,經典的IQ,是比新興的EQ(情緒智商)或者AQ(抗逆力)更為基本的決勝要素。而IQ之中,最重要的是記憶力(memory),記得春秋戰國、魏晉三國乃至二次大戰與美蘇冷戰的驚天間術,便知道香港政改之局,只是小菜一碟。
政改的後果是什麼,很多人的想像力有限,也就無法預知終局,識破真相。這裏我只講一點,不及其餘。長毛辱罵司徒華,自我抹黑,後果是在政改付諸表決之前,預先局部恢復司徒華乃至民主黨的名譽。經長毛一罵再罵,拒不道歉,司徒華便由退而不休、晚節不保之黨團大老,恢復名譽,變成民主老前輩了,連帶民主黨的悲痛忠實擁躉,也稍為回心轉意了。無疑,這是煽情爛戲,但有效力。
稍知間術(間諜之術)的人,或者讀通《三國演義》的人,便知道這招是「周瑜打黃蓋」,三十六計之中,叫苦肉計……《左傳》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道歉一句,如果真心知錯,有益於大局,也有益於名譽,何樂而不為?且侮辱病人,犯了天下之大不諱,長毛一向急公好義,飽讀詩書,又久經江湖,精通托洛茨基派(托派)的戰術,遇到激烈示威,連警察都靠他安撫青年民眾的,豈會犯此革命幼稚病?貧道乃黃老道術之士,且熟讀托派著作,與長毛乃精神同道,今日拆破迷局,並非是要為長毛平反(他也根本不須平反),而是要讀者領會何謂間術。畢竟,國共內戰、抗日戰爭及美蘇冷戰的時日過去,即使看了李安的「色.戒」,也只是當作情色電影,忘了何謂用間之術。其實,「色.戒」裏面的間術,是最基本的美人計,比起苦肉計之精密,級數低很多。
神機與共業
長毛按捺不住,最終露了尾巴,他澄清對司徒華的一句「癌症上腦」之言,強調是衝口而出,「並無密謀」,自己的行為跟社民連無關,自已被攻擊,司空見慣,最重要是香港何時真正普選云云。重覆一次,他說辱罵司徒華「並無密謀」。這是鬼拍後尾枕(Freudian slip),不知有心還是無意。神級的間術,是依照大計(master plan),驅使各路人馬,順其自然,無意之間被人推上舞台,當了棋子,連自己都不知道。神級的master plan,是領袖躲藏在後或根本不需領袖的,猶如拉登的分裂黨團,由「神機」引動,毋須主腦駕馭,各路英雄按照本性及本位,互相碰撞,形成層層遞進的大局。
黃老道家的內典《黃帝陰符經》,稱此為「神機鬼藏」。神機之局,一切如神差鬼遣,即使識破,也無法擒拿主腦的,因為人人不知大局,根本沒有主腦。佛教叫這做「共業」,是彼此因緣聚合,相摩相盪之後,形成的結果。這些都是中華密學。所謂密學,是師徒之間以心傳心的,即使公開說穿了,你也學不到,甚至你會嘲笑輕蔑一番哩。
長毛與盟友互保之策
長毛在新界東選區的票,足夠有餘,八十後運動及五區「公投」之後,多有進帳,不妨「自殘」一下,分一些票給民主黨的鄭家富(如出選)或其他盟友。這叫連橫互保。即使他失票過多,落選了,重新走回街頭,也不礙事。看官,從後果來看事情,是不是清晰得多了?
就此打住,政改無間道(I)寫完了,續集或前傳,看過(I)之後,其餘可看可不看的。怪論講完,回到真實。上星期三下午,立法會政改決議第一日,我與幾個密使,交替在皇后像廣場的廣播台之前閒談,感覺到有人走近旁聽,有晃動手提電話做樣交談其實是拍攝的,也有在褲袋裏按鍵錄音的。上面的某些解讀,各位看官讀到的時候,已經遲了四日。當然,我在上星期二,已在《信報》略為披露,又整整早了五日。
神機為體,時機為用。神機之外,時機(Timing)很重要,在執行的層面上,甚至可以說,時機就是一切(Timing is every thing)。諸位讀者,即使是遲,已比很多人早悉先機了。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還在消化中
事功殆因團結誤 道術敢為天下裂 - 練乙錚
2010年6月23日
練乙錚
事功殆因團結誤 道術敢為天下裂
筆者上周提出一個觀點,認為泛民主派成功分成兩翼,靈活性大增,三黨在政治光譜上的相對位置拉開,合理化了,能推出不同的民主政治綱領、政策和策略,供應「政治市場」上泛民一端的民眾內部政治需求,故此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傳統智慧認為「泛民沒有分裂的本錢」,但這個看法只在最基本的層次正確,在策略性的、具體運作的層次,卻大有問題。別的不說,從前泛民群眾投票要配票,效果不好,何秀蘭一度「出馬」失利,便是例證,皆因各民主黨派提供的「政治產品」太雷同,派內各黨、各參政者之間的異化不夠故也;換句話說,當時的民主派太團結。
和和氣氣地團結,給泛民群眾的感覺良好,但實效一直不彰;去團結而趨異化,反可逆境求勝。從五區公投到最近的政改一役上看,此結論更為清楚。民主派分成兩翼之後,港人意識裏很快普遍確立了一重要論述,那就是「當權派不讓步,香港社會無可避免激進化」;這個論述已經、並會在今後產生強大作用。
民主黨向中間移動
然而,要確立這個論述,單是社民連激進化,還不夠說服力;到後來,連一個根植中上階層的公民黨也激進化了,社會大眾才看清政治形勢,統治階級才感到事態嚴重,知所應變。民主黨方面,也正正因為公社兩黨激進化,它才可向中間挪移而不再擔心在「友好競爭」之中失去部分群眾;它一旦向中間移動,便取得與中央談判的回旋空間,逼得當權派讓步。
民主派演化出兩翼,主要是通過五區公投完成的,社民連功不可沒,其他兩黨亦各自作出恰到好處的的反應;期間,雙方齟齬不絕,當會令泛民群眾擔心甚或失望、反感,但筆者認為,客觀而言,那不過是「產品異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不能避免,因為群眾不一定能接受理性異化而須動之以情,故民主派之間的罵戰縱使難聽,也並非絕對壞事。上述異化過程不靠共識,卻天衣無縫,因為有「政治上的無形之手」在運作。
政治競爭的內涵非常豐富,但其結果是否一定最好?就實現香港真正民主雙普選而言,以當權派接受「區議會改良方案」為標誌的六二三階段性結局,長遠是有利還是有害?這是關鍵問題,筆者有如下看法。當權派一方有兩股勢力,一是是北京的政治力量,一是本地資產階級,兩者大處不盡相同卻有互相利用的餘地,其他當權派陣營中人,都依附在這兩股勢力底下,有些是一身事二主,包括特區政府一些高官及部分傳統左派在內。
筆者分析過,當權派之中,最堅決反對政改即最反動的力量,不是北京而是本地資產階級,其基本立場之一便是凍結現有功能組別,不僅反對民主黨方案,連特區政府提出的區議會小圈子互選方案也絕不支持,因為對他們而言,今後最理想的結局便是政改永遠原地踏步;至於西環,觀乎其近月的行為及言論,概未與中央保持一致、「轉軚」最慢最不情願,則其為本地資產階級糖衣炮彈所收買,十居其九。「區議會改良方案」獲中央接受,輸家便是本地資產階級及中聯辦。衝垮此路障之一角,是民主黨近月努力成果之一。
其次,由於中央已決定直接干預本地政改,泛民今後直接與之博弈,不能不注意中央處理香港政治事務手法的一貫特點:關鍵事上,言而寡信。八十年代以來,中央對港人作的重要諾言,包括「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七年起可以雙普選等等,一一落空,而挖空心思、扭盡六壬炮製出的新概念如政改五步曲(比原來多了兩步)、功能組別不一定違反普選原則等等,卻層出不窮。
事實上,中央政府的政治信用比起特區政府的更不如。因此,泛民今後作政改要求,要以「現貨交易」為主要原則;其他一切多年之後才兌現的東西,不太值得爭取,因為如果有「需要」,中央大不了不要面,來一個人大決議,承諾便化為烏有。
此次民主黨提出方案之後,在談判過程中不斷有所退讓,但退讓的東西說到底,現在都不足惜,因為都是要求中央給出的種種兌現期七年以上的「期貨」,如終極方案、路線圖、普選定義等;爭取而沒退讓的,卻是眼下這屆「立會新增區議會議席由三百多萬市民投票產生」這件「現貨」,可謂得宜。
與寡信者談判,一鳥在手,勝過十鳥於林。當然,便是這件「現貨」,中央要反悔還是可以,只不過言猶在耳,巧立名目不容易、政治代價比較大而已;最好的保證,還得靠全體泛民從不同方面不懈施壓,務求令中央貨真價實。
民主運動形勢大好
「區議會改良方案」當然只是通往真正雙普選的細小而不完全保證有所得的一步,其負面已由激進派深入分析,不必在此多說,但筆者認為,爭取成功了,重要概念意義還有兩點,俱不在於其本身:
其一,是讓「民主派為反對而反對」之說不攻自破。先是五區公投打出新局面,顯露了民情,特首面對此形勢,不得不與激進派人物認真對話,中央則更因此知道有必要審時度世,開展了與民主派溫和翼的談判。
如果泛民領袖都是脫離群眾、為反對而反對之輩,則最高權力認真與之溝通,毫無必要,何苦來哉?故政府近日的行為已反證,這些久被當權派誣衊的反對派,其實是一直以來真正最為民主建港而反對政治特權的社會精英,是光榮的反對派;當權派再要口不擇言,只能是自打嘴巴。
其二,是向泛民群眾闡明「泛民雙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大道理。此次民主黨及其盟友有所建樹,必須認識到,是客觀上有公社兩黨和社會上大批激進派作強大後盾方能達致的;若港人只有柔軟一面,共產黨會聽你的?
再打個比喻說,短跑好手預賽跑出了名次,應部分歸功那個只提供反作用力的起步器;況且,以後再要入圍進半準決賽、準決賽乃至決賽,還得靠那放地下沒跟着你跑的東西。故激進派這陣子便是批得猛、罵得兇,溫和派裏裏外外也別反應過度,反而是要對當權派惡意抽水保持警惕,及時作適度反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主席這句詩後面的典故,溫和派抽象繼承還用得着。
自五區公投至六二三,政治板塊挪移,民主運動形勢大好不是小好,但今後還得靠各方出牌理性、精準,才可繼續有所斬獲。因為對手是強大、聰明、綿密的,而且資源豐富。
2010年6月23日
練乙錚
事功殆因團結誤 道術敢為天下裂
筆者上周提出一個觀點,認為泛民主派成功分成兩翼,靈活性大增,三黨在政治光譜上的相對位置拉開,合理化了,能推出不同的民主政治綱領、政策和策略,供應「政治市場」上泛民一端的民眾內部政治需求,故此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傳統智慧認為「泛民沒有分裂的本錢」,但這個看法只在最基本的層次正確,在策略性的、具體運作的層次,卻大有問題。別的不說,從前泛民群眾投票要配票,效果不好,何秀蘭一度「出馬」失利,便是例證,皆因各民主黨派提供的「政治產品」太雷同,派內各黨、各參政者之間的異化不夠故也;換句話說,當時的民主派太團結。
和和氣氣地團結,給泛民群眾的感覺良好,但實效一直不彰;去團結而趨異化,反可逆境求勝。從五區公投到最近的政改一役上看,此結論更為清楚。民主派分成兩翼之後,港人意識裏很快普遍確立了一重要論述,那就是「當權派不讓步,香港社會無可避免激進化」;這個論述已經、並會在今後產生強大作用。
民主黨向中間移動
然而,要確立這個論述,單是社民連激進化,還不夠說服力;到後來,連一個根植中上階層的公民黨也激進化了,社會大眾才看清政治形勢,統治階級才感到事態嚴重,知所應變。民主黨方面,也正正因為公社兩黨激進化,它才可向中間挪移而不再擔心在「友好競爭」之中失去部分群眾;它一旦向中間移動,便取得與中央談判的回旋空間,逼得當權派讓步。
民主派演化出兩翼,主要是通過五區公投完成的,社民連功不可沒,其他兩黨亦各自作出恰到好處的的反應;期間,雙方齟齬不絕,當會令泛民群眾擔心甚或失望、反感,但筆者認為,客觀而言,那不過是「產品異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不能避免,因為群眾不一定能接受理性異化而須動之以情,故民主派之間的罵戰縱使難聽,也並非絕對壞事。上述異化過程不靠共識,卻天衣無縫,因為有「政治上的無形之手」在運作。
政治競爭的內涵非常豐富,但其結果是否一定最好?就實現香港真正民主雙普選而言,以當權派接受「區議會改良方案」為標誌的六二三階段性結局,長遠是有利還是有害?這是關鍵問題,筆者有如下看法。當權派一方有兩股勢力,一是是北京的政治力量,一是本地資產階級,兩者大處不盡相同卻有互相利用的餘地,其他當權派陣營中人,都依附在這兩股勢力底下,有些是一身事二主,包括特區政府一些高官及部分傳統左派在內。
筆者分析過,當權派之中,最堅決反對政改即最反動的力量,不是北京而是本地資產階級,其基本立場之一便是凍結現有功能組別,不僅反對民主黨方案,連特區政府提出的區議會小圈子互選方案也絕不支持,因為對他們而言,今後最理想的結局便是政改永遠原地踏步;至於西環,觀乎其近月的行為及言論,概未與中央保持一致、「轉軚」最慢最不情願,則其為本地資產階級糖衣炮彈所收買,十居其九。「區議會改良方案」獲中央接受,輸家便是本地資產階級及中聯辦。衝垮此路障之一角,是民主黨近月努力成果之一。
其次,由於中央已決定直接干預本地政改,泛民今後直接與之博弈,不能不注意中央處理香港政治事務手法的一貫特點:關鍵事上,言而寡信。八十年代以來,中央對港人作的重要諾言,包括「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七年起可以雙普選等等,一一落空,而挖空心思、扭盡六壬炮製出的新概念如政改五步曲(比原來多了兩步)、功能組別不一定違反普選原則等等,卻層出不窮。
事實上,中央政府的政治信用比起特區政府的更不如。因此,泛民今後作政改要求,要以「現貨交易」為主要原則;其他一切多年之後才兌現的東西,不太值得爭取,因為如果有「需要」,中央大不了不要面,來一個人大決議,承諾便化為烏有。
此次民主黨提出方案之後,在談判過程中不斷有所退讓,但退讓的東西說到底,現在都不足惜,因為都是要求中央給出的種種兌現期七年以上的「期貨」,如終極方案、路線圖、普選定義等;爭取而沒退讓的,卻是眼下這屆「立會新增區議會議席由三百多萬市民投票產生」這件「現貨」,可謂得宜。
與寡信者談判,一鳥在手,勝過十鳥於林。當然,便是這件「現貨」,中央要反悔還是可以,只不過言猶在耳,巧立名目不容易、政治代價比較大而已;最好的保證,還得靠全體泛民從不同方面不懈施壓,務求令中央貨真價實。
民主運動形勢大好
「區議會改良方案」當然只是通往真正雙普選的細小而不完全保證有所得的一步,其負面已由激進派深入分析,不必在此多說,但筆者認為,爭取成功了,重要概念意義還有兩點,俱不在於其本身:
其一,是讓「民主派為反對而反對」之說不攻自破。先是五區公投打出新局面,顯露了民情,特首面對此形勢,不得不與激進派人物認真對話,中央則更因此知道有必要審時度世,開展了與民主派溫和翼的談判。
如果泛民領袖都是脫離群眾、為反對而反對之輩,則最高權力認真與之溝通,毫無必要,何苦來哉?故政府近日的行為已反證,這些久被當權派誣衊的反對派,其實是一直以來真正最為民主建港而反對政治特權的社會精英,是光榮的反對派;當權派再要口不擇言,只能是自打嘴巴。
其二,是向泛民群眾闡明「泛民雙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大道理。此次民主黨及其盟友有所建樹,必須認識到,是客觀上有公社兩黨和社會上大批激進派作強大後盾方能達致的;若港人只有柔軟一面,共產黨會聽你的?
再打個比喻說,短跑好手預賽跑出了名次,應部分歸功那個只提供反作用力的起步器;況且,以後再要入圍進半準決賽、準決賽乃至決賽,還得靠那放地下沒跟着你跑的東西。故激進派這陣子便是批得猛、罵得兇,溫和派裏裏外外也別反應過度,反而是要對當權派惡意抽水保持警惕,及時作適度反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主席這句詩後面的典故,溫和派抽象繼承還用得着。
自五區公投至六二三,政治板塊挪移,民主運動形勢大好不是小好,但今後還得靠各方出牌理性、精準,才可繼續有所斬獲。因為對手是強大、聰明、綿密的,而且資源豐富。
訂閱:
文章 (Atom)